时间: 2025-05-05 23:4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3:03
扫花游 吊徐仲可词丈
作者:陈方恪 〔清代〕
秋山冷眼,又倦旅重寻,薜萝深窈。
断鸿去早。问湘潭记,白蘋愁老。
玉笥云封,未许青枫梦到。
夜窗皎。剩剪烛旧题,悽满吟抱。
何事清会少。几入社攒眉,赏花簪帽。
俊游尽扫。甚仙源棹稳,碧桃开了。
故态销磨,宛识苏门曼啸。
渺芳草。认年年鹤归华表。
在秋天的山中,冷冷的眼光注视着,疲惫的旅人再次寻找那深邃的薜萝。
断鸿早已飞去,询问湘潭的记忆,却只剩下白蘋的愁苦。
玉笥被云遮住,未曾允许青枫带来梦境。
夜晚的窗前明亮,剩下的蜡烛照着旧题,心中满是悲伤的吟唱。
为什么清雅的聚会总是少呢?几次参加社团活动,却只是皱眉赏花、插帽。
俊秀的游玩已尽扫而空,难道仙源的船只依然平稳,让碧桃盛开?
往日的情态已然消磨,如今仿佛仍识得苏门的悠扬啸声。
渺小的芳草,认得年年鹤归于华表。
作者介绍
陈方恪(约1630-1680),字元恪,号方恪,清代诗人,初为官员,后隐居,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兼具古雅与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尤其在抒情方面颇具深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绘秋山景色和内心感受,以及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扫花游 吊徐仲可词丈》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秋山冷眼”,便以冷峻的自然景象引出旅人的倦怠,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断鸿去早”,让人联想到孤独的鸿雁,象征着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无奈。
随着诗句的深入,夜晚的孤灯映照出“剩剪烛旧题”的情景,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感伤。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渴望。
最后,诗中提到的“年年鹤归华表”,不仅是对故人归来的期待,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令人深思,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秋天的感怀、对友人失去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一种孤独而又清雅的生活情怀,表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断鸿”指的是什么?
A. 一只鸿雁
B. 失去的友谊
C. 秋天的景象
D. 以上皆是
“何事清会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聚会的期待
B. 对人与人之间疏离的感慨
C.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方恪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思考,但陈方恪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放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