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1:47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圣朝有遗逸,披胆谒至尊。
岂是贸荣宠,誓将救元元。
权豪非所便,书奏寝禁门。
高歌长安酒,忠愤不可吞。
欻来客河洛,日与静者论。
济世翻小事,丹砂驻精魂。
东游无复系,梁楚多大蕃。
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
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踟蹰欲何赠,空是平生言。
在这个盛世朝廷中,有些人志向远大,勇于直谏皇帝。
这岂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发誓要拯救百姓。
对于权贵并不屈服,奏章也被禁门阻碍。
我高歌着长安的美酒,无法抑制心中的忠愤。
忽然有客从河洛而来,日间与我讨论那些沉静之事。
济世之事虽小,却能提升精神的精华。
东游已无牵挂,梁楚之间繁华盛景。
高谈阔论触动侯伯,心怀疏朗摆脱尘世的喧嚣。
我送君出都门,邀请你在我林中共饮。
站马眺望东边的道路,白云漫布梁园。
我踟蹰着想要赠送什么,只是空有平生的情谊。
作者介绍: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常以抒情、咏志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友人李十四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社会的思考。李十四即将启程去山东,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几句展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反映出他不拘泥于权贵、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诗中提到的“忠愤不可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之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在送别之际,诗人用“饮我林中樽”的方式来表达友情和祝福,展现了一种洒脱的态度。最后的“空是平生言”,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惆怅,尽管有千言万语,却难以尽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韦应物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社会的关切。诗人以高远的理想和对现实的反思,传达了忠诚、愤懑与友谊的情感,体现了他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砂”象征什么?
诗人送别李十四的情感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韦应物的《送李十四山东游》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理想与个人情感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