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宴赠筝妓

《夜宴赠筝妓》

时间: 2025-07-30 14:35:14

诗句

方响琵琶借当家,十三弦上雁行斜。

雨筵合出残春曲,愁扫屏风满地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4:35:14

原文展示:

夜宴赠筝妓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方响琵琶借当家,
十三弦上雁行斜。
雨筵合出残春曲,
愁扫屏风满地花。


白话文翻译:

在宴会上,琵琶的声响如同借来的乐器,十三根弦上琴声宛如大雁飞行斜斜。雨中的筵席上,奏出了春天的余韵,愁绪扫过屏风,满地都是凋零的花瓣。


注释:

  • 方响:指琵琶声响的状态,"方"在这里有“正好、恰好”的意思。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弦乐器,通常有四根弦。
  • 当家:指掌管或负责的人,这里可能指演奏的筝妓。
  • 十三弦:指的是琵琶的弦数,表示乐器的种类和复杂性。
  • 雁行斜:形容声音如同飞行的大雁,意在形象地描绘音乐的流动。
  • 雨筵:指在雨中设立的宴席,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 残春曲:指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曲调,带有淡淡的忧伤。
  • 愁扫:形容愁绪的消散或扫除。
  • 屏风满地花:指屏风后落下的花瓣,象征春天的逝去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生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对社会和人情有着深刻的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传统宴会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夜宴赠筝妓》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末宴会的场景。诗中以琵琶的声音为引子,营造出一种优雅却又带有愁绪的氛围。首联“方响琵琶借当家,十三弦上雁行斜”通过对琵琶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演奏者的才华与音乐的美妙,仿佛能够听到那悠扬的音律在耳边回响。接下来的“雨筵合出残春曲”则转向了宴会的环境,春天的余音在雨中显得格外凄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愁扫屏风满地花”则以意象的转化,表现出一种春去花落的惆怅。屏风后满地的花瓣,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经消逝,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整首诗在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中,融入了人情的愁绪,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琵琶声”的描绘,表现出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
  • 第二联的“雨筵”则引入了自然环境,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脆弱。
  • 第三联“残春曲”强调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带有淡淡的忧伤。
  • 最后一句“满地花”则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凋零的美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琵琶声比作“雁行”,形象生动。
  • 对仗:如“雨筵合出残春曲,愁扫屏风满地花”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 意象:花瓣和乐器等意象交织,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敏感。


意象分析:

  • 琵琶:象征着音乐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雨筵:雨中的宴会,象征着生活的多变与无常。
  • 花瓣: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带有凋零和失落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古筝
    b. 琵琶
    c. 二胡
    答案:b

  2. “满地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美好的逝去
    c. 盛开的花朵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爱情
    b. 生活
    c. 春天的逝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董嗣杲的《夜宴赠筝妓》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琵琶行》则更强调叙事的力量和音乐的感动。两者都通过音乐表现情感,但风格和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宣司理饷蒸鹅 次韵和宋中道再寄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 广支苏才翁挽词三首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尝惠山泉 惜春三首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寄题郢州白雪楼 送渭州刘太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半疑半信 祸乱相寻 宝盖头的字 面巾 亲校 一世两清 木字旁的字 当务之急 包含葫的成语 信奉 负德孤恩 富足 绝壁悬崖 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