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22
雨饮无肴
作者:董嗣杲 〔宋代〕
昉见岁律更,不觉春醉厌。
都来九十日,多被风雨占。
鸣鸠肯停唤,谁测阴晴验。
欲问陌上花,花枝无绝艳。
东风吹柳烟,羃绿波潋滟。
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
独有游山盟,未能得断念。
夜饮叹百拙,饤坐果肴欠。
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不知不觉间我已厌倦了这醉人的春光。大多数时候都被风雨所笼罩。鸣鸠还在不停地叫唤,谁能测量阴晴的变化呢?我想要询问路旁的花朵,然而花枝依旧灿烂,没有凋谢。东风吹来,柳烟轻拂,波光潋滟,仿佛在轻歌曼舞。可是远方的客子却痴迷于留连,不肯归去,挂在墙上的琴剑显得特别羞愧。唯有那游山的盟约,心中仍旧难以忘怀。夜晚独自饮酒,感叹自己的平庸,而桌上却没有美味的佳肴。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而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常体现出幽雅的气质和淡淡的忧伤。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雨饮无肴》写作于春季,正值作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惆怅交织之时。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雨饮无肴》一诗,董嗣杲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慨。诗人以“岁律更”开篇,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九十天,令人不觉间感到春醉的厌倦。这种厌倦并不是对春天的厌恶,而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鸣鸠的叫声和花枝的盛开形成对比,寓意着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体情感的纠结。诗人在此处展现了对花的关心,但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似乎暗示着即使生活中有美好,但时光却在流逝,无法停留。
“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愁苦,挂在墙上的琴剑象征着诗人无法回归的理想与生活的现实形成的对比。最后,夜饮时的孤独与饮酒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尽管想要借酒浇愁,但却因缺少美味的佳肴而显得更加凄凉。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深邃而真切,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鸣鸠”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诗中“挂壁羞琴剑”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忧伤
诗中提到的“夜饮叹百拙”反映了什么情绪?
a) 幸福
b) 无奈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