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2:24
荒村风物几嗟吁,
鬼笑陈人旅更孤。
鸦黠待船抛食饱,
骨灵撑岸蚀泥枯。
酸肠百结攒年里,
古镇三叉截路隅。
平漠展残斜日赤,
有书无雁过西湖。
在这荒凉的村庄,风光让人感到无奈和叹息,
鬼魂似的笑声让旅人更加孤单。
聪明的乌鸦等着船只抛下食物,享受饱食,
而岸边的骨头在泥土中被腐蚀得干枯。
心中的忧愁像百结的酸肠,积攒在岁月里,
古镇的三叉路口在阴暗的角落。
平坦的原野上,夕阳斜照,光线微弱而红,
书本在手,却没有雁阵飞过西湖。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荒村、孤旅、乌鸦等意象,表现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董嗣杲,字季明,号简斋,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多地,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状况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含蓄。
这首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荒村和孤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富池镇上感怀》是一首以荒凉景象和孤独旅人为主题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村庄的惨淡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开篇“荒村风物几嗟吁”,即刻传达出诗人对环境的无奈与叹息。接下来的“鬼笑陈人旅更孤”,则将孤独感进一步加深,仿佛周围的环境都在嘲笑旅人的无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中的乌鸦和腐骨的意象,象征着生存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旅人于此情此景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力与孤寂。“酸肠百结攒年里”,更是将内心的忧愁具象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
最后两句“平漠展残斜日赤,有书无雁过西湖”,通过夕阳的余晖和孤雁的缺失,营造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怀念。诗人在书中寻找慰藉,却无奈地发现,连飞过西湖的雁影也不见踪影。这种孤独感贯穿整首诗,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故乡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鬼笑”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酸肠百结”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诗中的“有书无雁”意在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