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24
丙戌五月二十二日昼寝梦亡妻谢氏同在江上早
作者:梅尧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梅尧臣在丙戌年的五月二十二日,白天小憩时,梦见已故妻子谢氏的情景。他们一起早晨出发,来到江边的小洲上,共同攀登云母山,但却无法同处一室。诗中感叹两人虽在同一地方,却如同在不同的宫殿,令人对旅途的厌倦感到无奈。从树梢俯视乌雀的巢穴,看到雏鸟在换羽,令人感慨。雄鸟和雌鸟在林中守护着巢穴,鸣叫声中,飞鼠在林间穿梭。飞鼠被惊动,竖起毛发愤怒地鸣叫,像弩一样的树枝摇曳不已。风云变幻,若隐若现,远望岩石上雨水飞溅。东南的天空出现彩虹,万壑之中的水喷涌而出。往下寻觅归路,迷失方向,傍晚之时,各自心生愁苦。忽然意识到这一切皆已不复存在,只有空庭中的阳光照耀着午后。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升,号松隐,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平易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本诗写于丙戌年,梅尧臣因失去妻子,心中充满悲伤与思念,借梦境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梅尧臣的《丙戌五月二十二日昼寝梦亡妻谢氏同在江上早》是一首抒情诗,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了因失去妻子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梦境将生与死、现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便以“昼梦”引入,暗示梦境的轻盈与转瞬即逝。接着,诗人描绘了与亡妻一同游玩的景象,表面上是温馨的回忆,实际却是对现实的强烈对比。
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自然景象,如“树杪俯乌巢”、“东南横虹霓”,不仅展现了美丽的江河山川,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尤其是最后一句“空庭日方午”,更是将空虚感推向高潮,令人心痛。在这首诗中,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索,让读者体会到失去的痛楚与对往昔幸福时光的留恋,情感真挚而深邃。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失去的痛苦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通过梦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云母山”象征什么?
“空庭日方午”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用来表现飞鼠的状态的词语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