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凤钩 咏绣鞋

《金凤钩 咏绣鞋》

时间: 2025-05-07 22:28:33

诗句

昨宵绣,幕曾近。

怪花底、湘帘初褪。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掌上看来越韵。

莲踪一捻莲痕印。

向洛浦、香尘微衬。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稳称凌波身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8:33

原文展示:

金凤钩 咏绣鞋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昨宵绣,幕曾近。
怪花底湘帘初褪。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掌上看来越韵。
莲踪一捻莲痕印,
向洛浦香尘微衬。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稳称凌波身分。


白话文翻译:

昨晚刚绣好的鞋子,靠近窗帘的地方,
那花儿的影子下,湘帘刚刚褪去。
鞋子纤细如钩月,柔软似削玉,
在手掌上看去更显韵味。
轻轻一捻,留下一点莲的印记,
在洛浦的香尘中微微映衬。
一双双彩色的小雀,盈盈的罗袜,
稳稳地衬托着她的身姿如凌波仙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窗帘。
  • 湘帘:形容窗帘的美丽,湘水流域的风景。
  • 纤如钩月:形容鞋子纤细如钩子一样的月亮。
  • 掌上看来越韵:手掌上看上去更显得有韵律感。
  • 莲踪:指莲花的踪迹。
  • 香尘:香气和尘埃的结合,形容环境的雅致。
  • 双双綵雀:指色彩斑斓的小鸟,形容鞋子或袜子美丽。

典故解析:

  • 洛浦:指洛水,古代传说中的美丽水域,常成为诗词意象的源头。
  • 凌波:出自《红楼梦》中描写女子轻盈步态的形容,象征女子的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文风清新,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尤其在描写女子、服饰方面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金凤钩 咏绣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繁华,文人雅士对生活品质和细节的追求愈发显著。诗中描绘的绣鞋不仅是物品,更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诗歌鉴赏:

《金凤钩 咏绣鞋》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品味。整首诗通过绣鞋这一日常物品,引发对女性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对女性美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作者将绣鞋与窗帘的近距离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场景,仿佛正值夜晚,轻柔的灯光透过窗帘,映照出鞋子的美丽。接着,通过“纤如钩月,柔如削玉”的比喻,展现了绣鞋的精致与华美,赋予其生命与灵动,使得鞋子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的象征。

“莲踪一捻莲痕印”一句,生动描绘出鞋子与自然的和谐,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暗示着女性的气质与内涵。最后,双双彩雀和盈盈罗袜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优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轻盈而灵动的美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宵绣,幕曾近。
    昨晚绣好的鞋子靠近窗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2. 怪花底湘帘初褪。
    在花影之下,窗帘刚刚褪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的显现。

  3.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鞋子纤细如月钩,柔软如切割的玉石,形容鞋子的精美。

  4. 掌上看来越韵。
    手掌上看去更显得有韵律感,突显鞋子的美感。

  5. 莲踪一捻莲痕印。
    轻轻捻动,留下一点莲的印记,强调自然之美。

  6. 向洛浦香尘微衬。
    在洛水的香气中微微映衬,渲染出优雅的境界。

  7.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小鸟与轻巧的罗袜,增添美感。

  8. 稳称凌波身分。
    形容女子如同凌波仙子般的优雅身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 对仗:如“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 拟人:形象地描绘鞋子的“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绣鞋的描写,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女性的优雅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绣鞋: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2. :象征纯洁与高雅。
  3. 洛浦:美丽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诗意的生活。
  4. 双双綵雀:象征生活的多彩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凤钩 咏绣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元恺
    • D. 白居易
  2. 诗中“莲踪一捻莲痕印”表达了什么?

    • A. 鞋子的颜色
    • B. 鞋子的印记
    • C. 女性的气质
    • D. 自然的美
  3. 诗中用来比喻鞋子的词句是?

    • A. 纤如钩月
    • B. 昨宵绣
    • C. 向洛浦
    • D. 双双綵雀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主题更加广泛。
  • 《如梦令》:侧重于个人情感,而《金凤钩》则更为细腻地描绘物品之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十三 浣溪沙 壬寅正月十六日见东宫踏冰过金海作二阕 其一 浣溪沙 题郑鹢舲《晴湖眷棹图》 浣溪沙 太平船 浣溪沙·试院监考作 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二十五 浣溪沙(八之四) 浣溪沙 其一 新柳吐秀,初日相映,作黄金色,夹路依依可怜。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牙大纛 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铀沥青 而字旁的字 休声美誉 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荆州乐 有间可乘 田字旁的字 神情恍惚 十年生聚 建之底的字 赍粮藉寇 支离繁碎 酉字旁的字 明目张胆 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