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41
候属添丝,人方系缆,还逢高会南皮。闲堂夜来红烛,倒映金卮。争投博箸,妓帘不挂夏侯衣。频倾看,有葡萄酿,色似胭脂。夙昔只愁间阔,长从纸上,汗漫寄相思。今夕不知何夕,能预斯期。城头紞如五鼓,傍筵耿耿玉绳低。那堪与,曹刘沈谢,即席为词。
候鸟已经增多,人们正在系缆,正逢南皮的盛会。闲坐在厅堂,夜晚红烛摇曳,映照着金杯。大家争相投掷博箸,妓女的帘子不再挂上夏侯的衣服。频频举杯,品尝那葡萄酒,颜色如同胭脂。往昔只愁距离遥远,总是纸上书信,热烈寄托相思。今夜不知是哪一夜,能预见这种相聚的时刻。城头的钟声如同五鼓,宴席旁明亮的玉绳低垂。怎能与,曹刘、沈谢,坐在这里作诗呢?
毛奇龄(1640年—1710年),字子榕,号半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在词方面有较高造诣。他的作品常以清丽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
《庆清朝慢》作于清代高会之际,诗人在南皮参加盛会,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与友人相聚的喜悦。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思念与对当下相聚的珍惜。
这首词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候鸟和系缆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季节更替的氛围,象征着友谊的永恒与时间的流逝。接着,通过对夜晚红烛、金杯的描绘,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欢快。在描写博箸和妓帘时,诗人巧妙地将欢乐与往日繁华的对比,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频倾看,有葡萄酿,色似胭脂”一句,表现了酒的美丽与醉人的情感,极具视觉和嗅觉的感染力。而“夙昔只愁间阔”则流露出对时光和距离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最后,诗人以“那堪与,曹刘沈谢,即席为词”收尾,表达了自己与古人同席共吟的渴望,既是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向往。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清丽,展现了清代文人的风采,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相聚的珍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感伤,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友情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毛奇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明代
B. 清代
C. 唐代
“频倾看,有葡萄酿,色似胭脂”中的“葡萄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果子
B. 葡萄酒
C. 一种花
诗中提到的“曹刘沈谢”是指哪几位诗人?
A. 曹操、刘备、沈佺期、谢道韫
B. 曹操、刘备、沈约、谢灵运
C. 曹操、刘备、沈佺期、谢朓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比较,两者都注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但毛奇龄的作品更侧重于聚会的热闹氛围,而苏轼则更多地探讨人生哲理,展现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