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春夜

《浪淘沙 春夜》

时间: 2025-05-07 21:24:15

诗句

香雾湿红英。

玉漏初停。

庭闲如水竹声清。

人在隔花栏畔倚,倩影伶俜。

夜静罢调笙。

月上疏棂。

微风轻飏绣帘旌。

料峭春寒欺薄袂,逼醒馀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4:15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春夜
作者: 袁绶 〔清代〕

香雾湿红英。玉漏初停。庭闲如水竹声清。
人在隔花栏畔倚,倩影伶俜。
夜静罢调笙。月上疏棂。微风轻飏绣帘旌。
料峭春寒欺薄袂,逼醒馀酲。

白话文翻译

在香雾中,红花都被打湿,刚刚停下的玉漏(指水钟)如同初春的夜晚,庭院里清静得如同水中竹声。
此时,有人倚靠在隔花的栏杆旁,影子显得孤单而无助。
夜里静谧,笙乐也已停止,月光洒落在窗棂上,微风轻轻拂动着绣帘。
这春天的寒意让薄薄的衣袂感到刺骨,逼得我从醉梦中醒来。

注释

  • 香雾:指花香弥漫的雾气。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
  • 玉漏:古代一种计时器,形似漏斗,用玉制成。
  • 庭闲如水竹声清:庭院如同水边的竹子,声响清澈。
  • 倩影伶俜:倩影美丽,但显得孤单。
  • 微风轻飏:微风轻轻飘动。
  • 料峭春寒:春天的寒冷微微袭来。
  • 薄袂:薄薄的衣裳。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夜的描写,反映出春天的温柔与寒意之间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对春夜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绶(约1660—约1730),字子兴,号海洲,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与绘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语言清丽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浪淘沙 春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袁绶通过描绘春夜的宁静与清寒,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 春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宁静与清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用“香雾湿红英”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湿润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花丛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玉漏初停”点明了时间的静谧,夜色之下,庭院的竹声如水般清澈,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感。

“人在隔花栏畔倚,倩影伶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似乎是在诉说着某种情感的无奈与哀愁。夜静如水,笙乐也已停止,月光透过窗棂洒落,营造出一种诗意的宁静。最后两句“料峭春寒欺薄袂,逼醒馀酲”,则通过春寒的刺骨感让人从梦中惊醒,暗示着生活中的无情与现实的压迫。

整首诗将春夜的美与冬寒的刺骨巧妙结合,形成一种温柔而又略显悲怆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香雾湿红英:描绘春夜的花香和湿润的气候,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 玉漏初停:时间的静止,暗示夜晚的宁静。
    • 庭闲如水竹声清:庭院的宁静如同水中竹子发出的清声,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人在隔花栏畔倚,倩影伶俜:孤独的身影突显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夜静罢调笙:夜深人静,乐器停止,形成一种寂静的氛围。
    • 月上疏棂:月光洒落,清冷而美丽的意象。
    • 微风轻飏绣帘旌:微风拂动绣帘,增添了春夜的动感。
    • 料峭春寒欺薄袂:春寒刺骨,感受到季节的寒意。
    • 逼醒馀酲:从梦中惊醒,暗示着生活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庭闲如水竹声清”比喻庭院的静谧。
    • 拟人:将春寒拟人化,赋予其“欺”的特性,增强感受。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春夜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孤独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春夜的美丽与寒意交融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香雾: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带来温暖和希望。
  • 红英: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玉漏:时间的流逝与静止,体现了生活的无常。
  • 倩影:孤独与美的结合,表现内心的情感状态。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清冷,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春寒:象征着生活中的苦涩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雾湿红英”中“香雾”指的是什么? A. 雾气
    B. 花香
    C. 霜气
    D. 雨水

  2. 诗中“倩影伶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孤独
    C. 兴奋
    D. 忧伤

  3. “夜静罢调笙”中“调笙”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笙
    C. 琵琶
    D. 古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袁绶《浪淘沙 春夜》杜甫《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夜的景象,但袁绶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杜甫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世间的联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啜茗 楚望 酬黄云夫用所寄诗卷中韵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按图志去城而南有岩日金紫昔萧千擅一世诗声 庵居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四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三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字旁的字 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云万里 石字旁的字 空室蓬户 对景挂画 莺啼燕语 罗略 玉文 一字旁的字 包含议的词语有哪些 弞杻 木字旁的字 若烹小鲜 高下在心 晚稻 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