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翠屏霁雪

《翠屏霁雪》

时间: 2025-04-27 01:12:34

诗句

寒林静对展翠屏,六花妆点风景清。

四山簇簇琼瑶树,恍然照映芝兰庭。

寒生晴光色烁烁,含辉照耀银海明。

巉岩石化昆山玉,负暄猿猱出深谷。

可怜不老山白头,梅萼藏春暗香馥。

紫阳留谶歌翠寒,中有玉人在其间。

道传前圣发未发,教开来学难亦难。

豁然胸次冰雪释,白照红日上团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34

原文展示:

翠屏霁雪
作者: 韩信同 〔宋代〕

寒林静对展翠屏,
六花妆点风景清。
四山簇簇琼瑶树,
恍然照映芝兰庭。
寒生晴光色烁烁,
含辉照耀银海明。
巉岩石化昆山玉,
负暄猿猱出深谷。
可怜不老山白头,
梅萼藏春暗香馥。
紫阳留谶歌翠寒,
中有玉人在其间。
道传前圣发未发,
教开来学难亦难。
豁然胸次冰雪释,
白照红日上团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森林与雪后的翠屏相对而立的景象,六瓣的雪花装点着清新的风景。四周的山峦如同琼瑶树一般簇拥,仿佛在映照着芝兰的庭院。寒冷中的晴光闪烁,照耀着明亮的银色海面。巉峭的岩石如同昆山的美玉,温暖的阳光下,猿猴从深谷中探出头来。可怜那不老的山头已是白发苍苍,梅花的花蕾中暗藏着春天的芬芳。紫阳道的谶语在寒冷的翠色中留下了歌声,其中也隐约有玉人存在。前贤的教诲有未发之言,传授的道理在学习上总是艰难。心胸豁达,冰雪的禁锢已释,明亮的红日照在团团白雪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林: 寒冷的森林。
  • 六花: 六瓣的雪花。
  • 琼瑶: 形容美玉,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树木。
  • 巉岩: 高峻的岩石。
  • 昆山玉: 指美玉,寓意美丽的岩石。
  • 梅萼: 梅花的花蕾。
  • 紫阳: 可能指道教的紫阳真人或与阳光相关的意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阳留谶”,可能与道教有关,紫阳真人是道教的一位重要人物,代表着智慧与光明。诗中通过他们的教诲,反映了人们追求真理与知识的艰难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信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季,作者受到雪后清新景象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翠屏霁雪》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冬季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头通过“寒林静对展翠屏”勾勒出冷冽的冬日气息,翠屏的静谧与寒林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幽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六花妆点风景清”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雪花如同点缀的装饰,令整个景色更加生动。

“四山簇簇琼瑶树”描绘出四周山峦的壮观,山树如同美玉般闪耀,体现了自然的奇妙与美丽。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对光影的描绘,表现出寒冷与温暖的交融,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

诗中对猿猴的描写、“可怜不老山白头”则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哲理的思考。梅花的暗香与紫阳的谶语则引发了对春天与智慧的思索,诗人在最后通过对“心胸豁达”的感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种结合自然与哲理的诗风,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林静对展翠屏: 寒冷的森林与翠绿色的屏风静静相对。
  2. 六花妆点风景清: 六瓣雪花装点着清新的风景。
  3. 四山簇簇琼瑶树: 四周的山峦如琼瑶般美丽。
  4. 恍然照映芝兰庭: 似乎在映照着华美的庭院。
  5. 寒生晴光色烁烁: 寒冷中生出晴朗的光辉。
  6. 含辉照耀银海明: 光辉照耀着明亮的银色海面。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琼瑶树”比喻美丽的树木)、拟人(山头“可怜不老”)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对仗的句式,使得整首诗韵律感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自然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屏: 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雪花: 代表着纯洁与短暂。
  • 梅花: 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紫阳: 暗含智慧与光明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花”指的是什么?
    A) 六瓣的雪花
    B) 六种花
    C) 六种动物

  2. 诗人的心境在最后一句中是怎样的?
    A) 愤怒
    B) 豁达
    C) 忧伤

  3. “琼瑶树”在诗中比喻什么?
    A) 美丽的女性
    B) 美丽的树木
    C) 昂贵的宝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翠屏霁雪》与《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注重冬季的清幽与哲理思考,而后者则展现秋天的宁静与孤独。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均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濯缨亭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蓬莱泉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桃源径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应真亭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西谷 别淮上诸故人 其三 别淮上诸故人 其二 梦醅仲即答其见梦之作用杜甫梦李白韵 亳州哀诗五十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从世 暂尔 青睛 王字旁的字 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丹心如故 瞬息万变 烟视媚行 负气 列土分茅 急扯白脸 包含跖的词语有哪些 覆水难收 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