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时间: 2025-05-03 22:11:49

题临安邸

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1:49

原文展示: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即杭州)的美丽景致和繁华的歌舞生活。青山如同重叠着,楼阁在山外林立,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息?暖和的春风使得游人陶醉,大家都把杭州当成了汴州(即汴京,今天的开封),仿佛忘却了这里的独特魅力。


注释:

  • 山外青山楼外楼:意指远处的山上还有山,楼外还有楼,表现出景色的层叠与美丽。
  • 西湖歌舞几时休:问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反映出此地的繁华与热闹。
  • 暖风熏得游人醉:温暖的春风使游人陶醉,生动描绘了游人欢快的情景。
  • 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因为迷醉于此地的美好,竟把杭州当作汴州,表现出对杭州的深切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作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其作品多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繁华场景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题临安邸》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活动活跃。诗人通过对杭州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个繁华城市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题临安邸》是林升的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作,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杭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诗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开头,便以层层叠叠的山水景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勾勒出杭州的独特地貌。接下来的“西湖歌舞几时休”则引发了人们对繁华生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感叹,尽管歌舞之声此起彼伏,却也隐含着对繁华背后虚无的反思。

“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暖风的温柔,令游人沉醉其中。这里的“醉”不仅是指酒醉,更是指对美景的迷恋与陶醉,展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感动。而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是诗的高潮,表达了游人将杭州视为家乡汴州的归属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美好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和艺术价值的深层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层峦叠嶂的自然景观,表现出杭州的秀丽与多重。
  2. 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了对西湖繁华景象的赞叹,同时暗示繁华之下的短暂与脆弱。
  3.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如醉,游人沉迷,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对杭州的认同与喜爱,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外青山”形容景色的层次感。
  • 对仗:如“楼外楼”与“歌舞休”,体现了汉诗的对称美。
  • 拟人:暖风使游人“醉”,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杭州的美丽景色和热闹的歌舞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繁华背后虚无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楼阁:代表人文的繁荣与城市的富饶。
  • 西湖:象征宁静与优雅,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 暖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山外青山”指的是? A. 只有一座山
    B. 多重的山景
    C. 山的颜色

  2. “西湖歌舞几时休”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繁华生活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人把杭州比作哪个城市? A. 洛阳
    B. 汴州
    C. 成都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庐山谣》:同样展现了对山水的赞美,但其情感更多地集中在个人感悟与哲理思考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林升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十八 谷日放舟入南湖 满江红 其十一 即席送绎堂宪副北上并寓都中同好 满江红 1965年2月温哥华 满江红 会稽怀古 满江红 其七 上巳旅思 满江红 中秋夜贡院前玩月 满江红 复用前韵有怀西溪梁园之游 满江红 括山谷听宋宗儒摘阮歌 满江红 吴中秋 满江红 秋夜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包含崇的词语有哪些 燔书阬儒 傲慢无礼 先字旁的字 铁氧体 风平浪静 乌林 龍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讨头 卜字旁的字 课捕 乐而忘归 里字旁的字 皂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