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南平僧归里

《送南平僧归里》

时间: 2025-05-10 09:07:49

诗句

牂牁水阔嶲山高,仁敖君长曾纷搔。

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

我住涪江一区宅。

颇恨长安远如日。

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

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於世真逆旅。

胸中稳处即吾乡,交益夸辞空自苦。

北风拂面寒飕飕,遥知去路雪侵裘。

忍饥奈冻得嘉句,好在濡笔传中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7:49

原文展示:

牂牁水阔嶲山高,仁敖君长曾纷搔。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我住涪江一区宅。颇恨长安远如日。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於世真逆旅。胸中稳处即吾乡,交益夸辞空自苦。北风拂面寒飕飕,遥知去路雪侵裘。忍饥奈冻得嘉句,好在濡笔传中州。

白话文翻译:

牂牁江水宽广,嶲山高耸,仁敖君长曾经纷扰。时代变迁,如今还有什么?百里之外,相望的都是城墙和护城河。我住在涪江边的一个小区。非常遗憾长安距离遥远如同太阳。听说师父的家乡更加南方,不禁三次叹息。送行时学习佛家的话语,人生在世真的是一场旅行。心中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过多的夸赞只是自寻烦恼。北风吹面寒冷刺骨,遥知前路雪覆盖着皮衣。忍饥耐寒得到了佳句,幸好能用笔墨传达到中原。

注释:

  • 牂牁:古代地名,今贵州一带。
  • 嶲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贵州一带的山。
  • 仁敖君长:古代部落首领的称呼,具体人物不详。
  • 涪江:江名,流经四川。
  • 长安:古都,今西安,代指朝廷或中央政权。
  • 浮图语:佛教用语。
  • 逆旅:旅店,比喻人生如旅。
  • 中州:指中原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时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佛教思想的吸收。该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送别一位南平(今福建南平)僧人归乡时,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如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时代变迁频繁,诗人通过送别僧人的场景,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牂牁江和嶲山的描绘,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诗人通过对长安的远距离比喻,表达了对中央政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送别僧人的场景,引入了佛教的生死观和人生如旅的思想,强调内心的安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北风的寒冷和雪的侵袭,象征了旅途的艰辛,但诗人依然能在困境中创作出佳句,显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牂牁水阔嶲山高”: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暗示了时代的变迁。
  • “仁敖君长曾纷搔”:提到了古代部落首领的纷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时移事变今安有”: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百里相望皆城壕”:描绘了战争和防御的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 “我住涪江一区宅”:介绍了诗人的居住环境。
  • “颇恨长安远如日”:表达了对中央政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 “闻师乡邑愈更南”:提到了僧人的家乡,引入了送别的主题。
  • “不觉掉头三太息”: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去的感慨。
  • “送行且学浮图语”:引入了佛教的思想,强调了生死观和人生如旅。
  • “是身於世真逆旅”:强调了人生如旅的观念。
  • “胸中稳处即吾乡”:表达了内心的安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 “交益夸辞空自苦”:批评了过多的夸赞和自寻烦恼。
  • “北风拂面寒飕飕”: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遥知去路雪侵裘”:表达了旅途的寒冷和困难。
  • “忍饥奈冻得嘉句”:显示了在困境中创作佳句的能力。
  • “好在濡笔传中州”:强调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传播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安远如日”,将长安的遥远比喻为太阳的遥远。
  • 拟人:如“北风拂面寒飕飕”,将北风拟人化,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 对仗:如“牂牁水阔嶲山高”,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旅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安定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僧人的送别,引入了佛教的思想,强调了生死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 牂牁江和嶲山:壮阔的自然景象,隐喻时代的变迁。
  • 长安:中央政权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北风和雪:旅途的艰辛和困难,象征了人生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牂牁”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地名 B. 山名 C. 江名 D. 人名 答案:A

  2. 诗中的“长安”代指什么? A. 古都 B. 朝廷 C. 中央政权 D. 以上都是 答案:D

  3. 诗中的“浮图语”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用语 B. 道教用语 C. 儒家用语 D. 民间用语 答案:A

  4. 诗中的“逆旅”比喻什么? A. 旅店 B. 人生 C. 旅途 D. 家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灼的《送南平僧归里》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王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王灼的《送南平僧归里》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以及王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家 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其二 洞元小集 上巳溪泛 再用韵奉酬 演雅 其一 与至能夜话 山行 水调歌头(九日醉中) 明月雨再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学以致用 血字旁的字 目无余子 宽绰 掩口 釒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萱花椿树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龝字旁的字 跨下人 微波背景辐射 单人旁的字 搓绵扯絮 污尊 骈肩累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