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8
八声甘州·步晴霞倒影
作者:吴文英 〔宋代〕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
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
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
歌舞烟霄顶,乐景沈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
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
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
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这首词描绘了在晴朗的天空下,倒映在水中的美丽景象,洗去心中的忧愁。远处的景色清晰而浅淡,吴地的歌声在雾霭中飘荡,江上大雁刚刚起飞。高高的辇路穿越九个险峻的地方,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华丽的妆容。歌舞在空中升腾,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黄昏。不同于以往那种青红色的栏杆和女墙的山影,淡雅的宫眉映入眼帘。问当年游玩的鹿,应该会笑古老的台阶吧。谁又能招来小舟渔隐,只能把情感寄托在西湖上,写下诗篇。闲适的风月中,烦恼渐渐消散,浪花拍打着鸥鸟的礁石。
吴文英,字文英,号梅溪,宋代词人,擅长婉约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人生哲理及感情,语言清新、典雅,富有音乐性。
该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八声甘州·步晴霞倒影》是一首抒情词,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通过“步晴霞倒影”的意象,创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暗示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放松与舒适。词中不断出现的“清浅”、“杳霭”、“初飞”等意象,展现出一种轻盈、淡薄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接下来的“辇路凌空九险”则转向了一种更为宏大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威严与壮观,暗示着历史的沉重与时代的变迁。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也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最后几句通过“有谁招扁舟渔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寄情于西湖,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的超然。在“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中,诗人通过闲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烦恼的释然。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出吴文英作为词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风格。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
诗人步行在倒映着晴霞的水面上,心中忧愁随水波荡漾而去,意象清新。
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
远望清澈的水面,吴地的歌声在朦胧的雾霭中飘荡,江上的大雁刚刚起飞,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
形容帝王的车路高悬在空中,经过九个险峻的地方,水面如同妆池般清澈,暗示着繁华与权势。
歌舞烟霄顶,乐景沈晖。
歌舞在空中飘扬,欢乐的场景笼罩在柔和的晚霞之中。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
描述不同于以往的景致,青红的栏杆与女墙的山影,淡雅的宫眉映入眼帘,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
回忆往昔的游鹿,似乎在嘲笑古老的台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
诗人渴望隐逸的生活,但只能将情感寄托于西湖,留下诗篇。
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在闲适的风月中,烦恼悄然消散,浪花轻拍礁石,展现出一种平和的心境。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与超然态度。
这些意象结合起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吴文英
C. 苏轼
“青红阑槛”中的“阑槛”指的是什么?
A. 栏杆
B. 墙壁
C. 桥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安
B. 西湖
C. 西山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比,吴文英的这首词在意象的清新与情感的细腻上更具婉约风格,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情感的怀念与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