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27
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
独行无与游,闯然疑我堂。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
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
梦中我见到一个披头散发的老人,骑着麒麟在广阔的荒原上飞驰。
我独自一人走着,没有人陪伴,心中疑惑是否还在家中。
他高谈阔论,言辞何其激昂,而我细听这些话,又觉得它们是如此渺小。
我慢慢地听着他们的言论,依旧沉浸在书墨的世界里。
我一生的气概如同彩虹般壮丽,怎能埋葬于北邙山下?
年轻时我向往古人的文采,身姿奇特,气度非凡。
而如今衰老无用,渐渐地变得圆滑,失去了锐利。
隐约中我找到了一些安慰,老去时却又感到自我伤感。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诗篇,也有细腻优雅的词作。他生活在北宋时期,经历了政治风波,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遭遇政治挫折、流亡生涯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年轻时理想的怀念与对老年孤独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岁月的惋惜。
《和陶拟古九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理想与现实、年轻与衰老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一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梦幻而又超脱的场景,展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梦中,苏轼遇见了一个形象独特的老人,这不仅是对古代智者的追慕,也象征着一种自由与洒脱的精神。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特别是“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一句,显示出他曾经的理想与气慨,然而如今却被现实的无情所击败。诗中的“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不仅是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更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自省。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老年无奈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披发翁”象征什么?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平生气如虹”中的“虹”比喻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