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2:19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
一年中我三次来到苏台,清酒长留在这里。佳人问我,心中却充满猜疑:这次我会回来吗?她的神情显得很凄凉。太守王规的父亲对我非常欣赏,让我写下这首词。情意尚未了结,岁月催人老。人生真是可叹,不知未来的桃李园中,谁来栽种?刘郎的双鬓已渐渐苍白。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豪放与婉约并存的词风。
这首词作于苏轼三度游历苏台时,表达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此时,苏轼正面临生活的困境和个人的衰老,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
《阮郎归》是一首蕴含深情和思索的词作。开篇的“一年三度过苏台”,展现出诗人对苏州的依恋与频繁往来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渊源。接着,诗人以“清尊长是开”引入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他在美好时光中的惬意与淡然。然而,随即转入佳人对他未来的猜测,流露出一种忧虑与不安。这样的情感转折,使得词作在轻松与沉重之间游走,形成鲜明对比。
“情未尽,老先催”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岁月催促着人们的衰老与离别。最终,诗人以“他年桃李阿谁栽”发出叹息,不禁让人思索未来的接班人和传承者。这一系列情感的交织,构成了整首词的核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未来无奈的感伤。诗中不仅充满了个人情感,更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岁月及其流逝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迷茫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情感的交融。
诗人一年中多少次过苏台?
诗中“情未尽,老先催”表达了什么情感?
“他年桃李阿谁栽”中的“桃李”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