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0:06
刘备孙宇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
刘琮脱用王威计,送死何须到武昌。
刘备和孙权的事迹,怎能让我忘记?
他们南下时,气势如虹,声势浩大。
刘琮不知为何,竟然使用王允的计谋,
白白送了性命,何必去武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字仲明,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历史人物和事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陈普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反映了对权力与忠诚的复杂态度。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命运,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开头两句提及刘备和孙权,表达了对他们史迹的铭记,展现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后两句则通过刘琮的悲剧,突出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情,暗示在权力游戏中,人的生命往往显得脆弱而无助。
陈普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英雄与牺牲者之间的差异。在历史的舞台上,刘备和孙权象征着权力的巅峰,而刘琮的命运则是无数在权力斗争中被牺牲的人的缩影。诗中的“送死何须到武昌”,不仅是对刘琮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历史的深沉反思,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整首诗在历史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思,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权力斗争的关系,警示人们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无助,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命运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刘备和孙权在历史上代表什么?
A. 诗人 B. 英雄 C. 反派 D. 牺牲者
刘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成功 B. 牺牲 C. 智慧 D. 平庸
诗中提到的王威计出自谁?
A. 刘备 B. 孙权 C. 王允 D. 刘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