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曹操七首

《咏史下·曹操七首》

时间: 2025-07-27 08:17:30

诗句

刘备孙宇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

刘琮脱用王威计,送死何须到武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7:30

原文展示:

刘备孙宇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
刘琮脱用王威计,送死何须到武昌。

白话文翻译:

刘备和孙权的事迹,怎能让我忘记?
他们南下时,气势如虹,声势浩大。
刘琮不知为何,竟然使用王允的计谋,
白白送了性命,何必去武昌?

注释:

字词注释:

  • 刘备:汉末三国时期的政治家,蜀汉的建立者。
  • 孙宇:即孙权,三国时期东吴的统治者。
  • 举趾:高昂着脚趾,形容气势或态度。
  • 刘琮:刘备之舅,因政治斗争而被杀的蜀汉重要人物。
  • 王威计:出自王允,指用计谋来达到某种目的。
  • 武昌: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典故解析:

  • 刘备与孙权的联盟是三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与权力斗争。
  • 刘琮使用王允的计谋,象征着在权力斗争中被利用和牺牲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字仲明,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历史人物和事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陈普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反映了对权力与忠诚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命运,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开头两句提及刘备和孙权,表达了对他们史迹的铭记,展现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后两句则通过刘琮的悲剧,突出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情,暗示在权力游戏中,人的生命往往显得脆弱而无助。

陈普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英雄与牺牲者之间的差异。在历史的舞台上,刘备和孙权象征着权力的巅峰,而刘琮的命运则是无数在权力斗争中被牺牲的人的缩影。诗中的“送死何须到武昌”,不仅是对刘琮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历史的深沉反思,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整首诗在历史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思,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刘备孙宇岂可忘”:诗人直言不讳,表明刘备和孙权的历史地位不可磨灭,二人的联合是历史的重要事件。
  • “南来举趾遽扬扬”:形容他们南下时的气势,突出他们的自信与力量。
  • “刘琮脱用王威计”:刘琮在权力斗争中失去理智,使用了不当的计策,反映出他在历史中的悲剧。
  • “送死何须到武昌”:质疑刘琮的选择,表达对其命运的惋惜,也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比喻政治斗争的残酷,深刻反映了人性和历史的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权力斗争的关系,警示人们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无助,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命运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刘备、孙权:英雄人物,象征着权力与成功。
  • 刘琮:牺牲者,象征着在权力斗争中被利用和牺牲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备和孙权在历史上代表什么?
    A. 诗人 B. 英雄 C. 反派 D. 牺牲者

  2. 刘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成功 B. 牺牲 C. 智慧 D. 平庸

  3. 诗中提到的王威计出自谁?
    A. 刘备 B. 孙权 C. 王允 D. 刘琮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反映对历史的思考。
  • 李白的《侠客行》:探讨英雄与武侠的命运。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曹操七首》与杜甫《蜀相》,两者都通过历史人物反映对权力与忠诚的深刻思考,但杜甫更侧重对人物情感的描绘,而陈普则更关注历史的残酷和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三国演义》:了解三国历史背景。
  • 《宋诗选》:研究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仙霞道中阻雨 仙霞道中 夏日陈应求见访 喜雨 西园招陈彦招同饮 西郊步武地春将老矣不能一往朝吉侄今日为遨 西湖会同年和巫子先韵 午睡起得富沙信 无题 闻太母还舆喜极成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虞待不虞 不动产 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罪恶迷天 外展神经 难以 鉴空衡平 門字旁的字 死生啕气 皮字旁的字 遗隍 昆山之玉 同字框的字 诃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