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孝感县

《孝感县》

时间: 2025-05-02 07:46:20

诗句

萧索江千县,林端见客樯。

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

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

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20

原文展示:

孝感县 张耒 〔宋代〕 萧索江千县,林端见客樯。 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 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 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

白话文翻译:

孝感县,江边县城显得萧索,从林木的顶端可以看到客船的桅杆。 山川交错,分属吴楚之地,人物混杂,有荆州和扬州的人。 风轻轻吹过,寒芦摇曳成阵,云雾迷茫,傍晚的鸟儿飞行受阻。 在故乡,我们一同仰望月亮,但谁还记得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呢?

注释:

  • 萧索:形容景象凄凉、冷落。
  • 江千县:指江边的县城。
  • 客樯:客船的桅杆。
  • 吴楚:古代的两个国家,这里指地域。
  • 荆杨:荆州和扬州,古代的地名。
  • 风略:风轻轻吹过。
  • 寒芦阵:寒风吹动芦苇,形成阵势。
  • 云迷:云雾迷茫。
  • 夕鸟行:傍晚鸟儿的飞行。
  • 白头郎:指年老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孝感县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旅途中经过孝感县时所作,通过对当地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老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孝感县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的萧索、山川的交错、人物的混杂、风中的芦苇、云雾中的鸟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迷茫的氛围。诗中的“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一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萧索江千县,林端见客樯”,描绘了江边县城的凄凉景象,以及从林木顶端可以看到的客船桅杆,暗示了旅途的孤寂。
  • 第二句“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通过山川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地域的交错和人物的混杂,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
  • 第三句“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以风、芦、云、鸟为意象,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动态,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氛围。
  • 末句“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老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略寒芦阵”中的“寒芦阵”,将风吹芦苇比作阵势,形象生动。
  • 拟人:如“云迷夕鸟行”中的“云迷”,赋予云雾迷茫的特性,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中的“山川”与“人物”,“吴楚”与“荆杨”,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孝感县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萧索、客樯、吴楚、荆杨、寒芦阵、云迷、夕鸟行、白头郎。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境,如“萧索”描绘了凄凉的景象,“客樯”暗示了旅途的孤寂,“吴楚”和“荆杨”增加了地域色彩,“寒芦阵”和“云迷”营造了迷茫的氛围,“夕鸟行”和“白头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萧索”形容的是什么? A. 热闹的景象 B. 凄凉的景象 C. 繁华的景象
    2. “山川错吴楚”中的“吴楚”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两个国家 B. 两个地名 C. 两个人名
    3. “故乡同见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厌倦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张耒的其他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诗词对比:可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战乱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张耒诗集》等,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张耒及其诗歌的详细信息。

相关查询

送别 / 山中送别 杂诗三首·其二 鸟鸣涧 竹里馆 百字令(戴平轩新居,子侄新婚) 题州宅舣阁 闺怨 其三 闺怨 其二 闺怨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正项 采字旁的字 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避乱 乌之雌雄 退结尾的成语 殚诚毕虑 鬲字旁的字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利令智昏 承奉 隶字旁的字 沤库 严嵩 父字头的字 冰解壤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