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12
闲来观万物,在处可逍遥。
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
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
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
闲暇时,我观赏万物,随处都能逍遥自在。
鱼因贪恋钩饵而上钩,蛾子因冲向火焰而被烧焦。
碧梧树下,饥饿的鸑鷟(鸟类)在觅食,
而饱食的鹪鹩(小鸟)在享受白色的谷粒。
谁的孩子在背着索子,行走间唱歌,复又去采集柴火。
“碧梧饥鸑鷟”提到的碧梧代表着理想的栖息之地,象征着高洁的追求,而鸑鷟则形象地表现了生存的艰辛与饥饿。古时有“鸑鷟鸣于天”之说,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司马光,字君实,号融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司马光的闲暇时光,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警示人们要警惕外在诱惑。
《闲来》这首诗以轻松的口吻描绘了作者在闲暇时光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万物的细腻观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首句“闲来观万物”,设定了一个清闲的环境,表达了作者从容的生活态度。接着用“鱼为贪钩得,蛾因赴火焦”两句,揭示了对外在诱惑的警醒,鱼和蛾的遭遇隐喻了贪婪与盲目追求的危险。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平静中透出一丝警觉,给人以深思。
后两句“碧梧饥鸑鷟,白粒饱鹪鹩”描绘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状态,饥饿与饱满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性中的贪婪,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理智,珍惜现有。最后一句“带索谁家子,行歌复采樵”则回归到生活的平凡之中,呈现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表现出一种和谐与自得的生活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万物,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警示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保持理智,并在生活的平凡中找到快乐。
诗词测试: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鱼为贪钩得”中的“贪”字主要指什么?
“带索谁家子”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闲来》一诗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