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30
放言五首 其四
白居易
谁家第宅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誇富贵,
共成枯骨两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富贵荣华易逝的感慨。诗中询问:哪家人的宅院是新建还是已经破败?哪些亲友在哭泣,哪些人在欢歌?昨天在屋内享受的温暖,今天在门外却要忙着应酬。北邙山下没有可以让人安闲的地方,东海之边又何曾有过平静的波浪?不要笑话我贫穷贬低富贵,最终我们都将化为枯骨,难道这有什么分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白居易的诗风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长恨歌》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均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放言五首》是白居易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权贵与贫贱、荣华与衰败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繁华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放言五首 其四》通过对家庭、亲友的描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社会地位的变化。诗的开头,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先是对家宅的状况进行探讨,接着又提及亲友间的哭泣与欢歌,表现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中间几句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展现了生活的巨变,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逐以及随之而来的忙碌与焦虑。
后半部分的“北邙”与“东海”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人生的终结与不可预测。这两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厚重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共成枯骨两如何”,以“枯骨”作为人生的终极归宿,强调了无论贫贱富贵,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形成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和警示。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强调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人们都将归于尘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反思荣华富贵的短暂与虚幻。
诗中提到的“北邙”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生活的无常?
诗中的“共成枯骨两如何”体现了什么思想?
白居易《放言五首 其四》 vs. 杜甫《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