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6:56
《谈氏小外孙玉童》
白居易
外翁七十孙三岁,
笑指琴书欲遣传。
自念老夫今耄矣,
因思稚子更茫然。
中郎馀庆钟羊祜,
子幼能文似马迁。
才与不才争料得,
东床空后且娇怜。
外公已经七十岁,孙子才三岁,
笑着指着琴书希望能传承。
我想起自己如今已是老态龙钟,
于是想到这个稚子更感迷茫。
中郎(指钟期)虽然有幸能听到羊祜的琴声,
而这孩子年幼却能文采斐然,像马迁一样。
才与不才之间争论不休,
东床(指婚姻)空荡荡,且只好娇宠。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作以平易近人、内容丰富著称,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外孙的关心与期望,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对后代人才的期待与自我反思。
《谈氏小外孙玉童》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外公与孙子的关系,展现了代际之间的亲密和希望。外翁七十,孙子三岁,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诗中提到的琴书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代表着白居易对孙子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小外孙能继承并发扬这种文化。接着,诗人以自身的老态作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和对年轻一代的寄托。
“中郎馀庆钟羊祜,子幼能文似马迁”,这一句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孙子才华的赞美,同时也将历史人物与现实生活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文学与历史的敬仰。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才能与无才之间的争论,暗示了对未来的无奈和爱护。
整首诗在表现亲情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社会对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白居易与外孙的关系,表现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反映出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关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老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外翁”指的是谁?
A. 爷爷
B. 外公
C. 叔叔
诗中“东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婚姻
C. 学校
诗人对小外孙的期望是什么?
A. 成为商人
B. 继承文化
C. 一直玩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