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鹧鸪天》

时间: 2025-05-07 22:26:35

诗句

绿色吴笺覆古苔。

濡毫重拟赋幽怀。

杏花帘外莺将老,杨柳楼前燕不来。

倚玉枕,坠瑶钗。

午窗轻梦绕秦淮。

玉鞭何处贪游冶,寻遍春风十二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35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李从周 〔宋代〕

绿色吴笺覆古苔。
濡毫重拟赋幽怀。
杏花帘外莺将老,
杨柳楼前燕不来。
倚玉枕,坠瑶钗。
午窗轻梦绕秦淮。
玉鞭何处贪游冶,
寻遍春风十二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心中充满幽思。绿色的吴笺上覆盖着古老的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提笔想要写下自己的情感,但却感到难以表达。杏花盛开的窗外,黄莺似乎也渐渐老去,而楼前的燕子却不再飞来。诗人倚靠在玉枕上,瑶钗轻落,沉浸在午后的梦境中,思绪缭绕在秦淮河畔。最后,诗人追寻那美好的春风,却在繁华的街道中四处游荡,依旧无法找到心中所渴望的。


注释:

  • 吴笺:古代书写用的纸,色泽绿色,象征清新。
  • 濡毫:湿润的笔尖,形容写字的情景。
  • 杏花:春天的代表花卉,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情感。
  • 倚玉枕:依靠着华丽的玉枕,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玉鞭:指的是一种精致的装饰物,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 秦淮:指秦淮河,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典故解析:

“秦淮”是指南京的秦淮河,历史悠久,诗人常常以此为背景,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秦淮河在南宋时期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从周,字子真,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艺术风格著称,常描绘春日景象和女性的柔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交替,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情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用绿色的吴笺和古苔的意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怀旧的情绪。前四句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杏花和黄莺的意象,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美好的回忆,而“杨柳楼前燕不来”更是加深了这种失落感。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倚靠在玉枕上,沉浸在自己的梦境中,似乎在逃避现实的烦恼。午窗的轻梦环绕着秦淮,表现出一种恍惚与迷离,仿佛在追忆过往的美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渴望和对游乐生活的追求,但经过一番寻找,却只能在繁华的街道中游荡,无法找到心灵的归属。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挣扎,情感真挚而细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失去的叹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色吴笺覆古苔。
    描绘了书写的环境,绿色的纸和古老的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2. 濡毫重拟赋幽怀。
    诗人用湿润的笔尖想要书写内心的情感,却感到难以表达。

  3. 杏花帘外莺将老,
    杏花盛开,窗外的黄莺似乎也快要老去,暗示青春的流逝。

  4. 杨柳楼前燕不来。
    楼前的燕子不再飞来,加重了失落感。

  5. 倚玉枕,坠瑶钗。
    诗人沉浸在梦中,依靠着华丽的玉枕,显示出一种闲适。

  6. 午窗轻梦绕秦淮。
    午后的梦境缭绕在美丽的秦淮河畔,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7. 玉鞭何处贪游冶,
    诗人渴望在春日中游玩,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8. 寻遍春风十二街。
    诗人四处寻找春风,在繁华的街道中游荡,最终却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逝的春风,表现对青春的怀念。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仗工整,增添了音乐感。
  • 拟人:黄莺和燕子被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色吴笺:象征青春和清新的开始。
  • 杏花:代表美好和希望。
  • 黄莺: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秦淮:象征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 玉鞭:象征美丽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绿色吴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纸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2.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失落和怀念
    C. 美丽的风景

  3. “午窗轻梦”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忙碌
    B. 安静和闲适
    C.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临江仙》:李煜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李从周的《鹧鸪天》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消逝的感叹,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从周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李从周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泛月入罗浮 李时郁,南海人。明世宗嘉靖年间诸生。事见明郭棐、清陈兰芝《岭海名胜记》卷三海珠 添字昭君怨 其一 感事 减字木兰花 其八 树兰 减字木兰花 其六 题尤悔庵清平调杂剧 点绛唇 其五 咏蟋蟀 归自谣 其一 归忆 凭栏人 其一 陌上 春光好·迎春 惜分飞·寒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字旁的字 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寝苫枕土 赏贤使能 风字旁的字 空谷白驹 包含带的词语有哪些 尖嘴薄舌 片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不休 阳熯 镣灶 投梭折齿 包含尺的词语有哪些 觉苑 枕心 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