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39
《出郊行》
作者: 傅潢 〔清代〕
一身奔走轻于骛,
偶尔在衙常在路。
痴床无梦厨有脚,
轩裳黯淡泥涂污。
出郊一村复一村,
一旬未届几回住。
平生本爱农家好,
偏教此时亲此务。
菽麦琐事喋喋谋,
水来同捍蝗同捕。
穷黎见惯忘官尊,
视作家人苦具诉。
孤岭日斜古祠坐,
僮仆眠云马系树。
夜来蛙声满山窗,
公然吏被神仙误。
米盐料理委妻孥,
客来主出易应付。
独余一事终歉然,
庭间一日牒无数。
整个人奔走在外,轻快如同飞鸟,
偶尔在衙门中,更多的时间都在路上。
躺在床上无梦,厨房里却忙碌不停,
衣衫褴褛沾满泥土。
出郊游历一村又一村,
一旬的时间却未曾停留过几次。
我平生最爱农家的生活,
偏偏在此时却要亲自去处理事务。
关于豆麦的琐事,唠叨不休地商量,
水来了就一起捍卫,蝗虫也要一起捕杀。
穷苦的百姓见惯了这一切,忘却了官员的尊贵,
将他们视作家人,诉说着生活的苦楚。
孤岭上,夕阳斜照,我在古祠中坐着,
仆人睡在云间,马儿系在树下。
夜晚蛙声满山,窗外响声不断,
显然是吏员被神仙误导了。
米和盐的料理都交给妻子和孩子,
客人来了,主人出门,容易应付。
唯一让我感到歉疚的,
是庭中一日的公文如同无数。
作者介绍:傅潢,清代诗人,以写实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民间生活,关心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与现实官场生活的对比中,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矛盾与农民的艰辛。
《出郊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诗中以“奔走轻于骛”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轻快的出行氛围,相对的“偶尔在衙常在路”则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与厌倦。接着,诗人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绘,展示了农家的繁忙与生活的真实,表达了对农田、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在诗中,诗人提到“穷黎见惯忘官尊”,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也体现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与理解。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对夜晚蛙声和家庭琐事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无奈与歉疚,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和谐。
诗词测试:
诗中“奔走轻于骛”中的“骛”指的是什么?
A. 鸟类
B. 跑步
C. 飞翔
D. 轻快
诗人对农家的情感是:
A. 厌恶
B. 喜爱
C. 无所谓
D. 忘却
“穷黎见惯忘官尊”意指:
A. 百姓习惯了生活的艰难
B. 官员的尊贵
C. 贫穷的生活
D. 忘记了官场
答案:1. C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出郊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似,均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傅潢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的艰辛,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理想化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