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重赠卢谌

《重赠卢谌》

时间: 2025-04-26 14:56:16

诗句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6

原文展示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白话文翻译

手中握有璧玉,原本是荆山的美石。
当年太公望曾在渭水旁隐居。
邓生何其感激,千里迢迢来寻求。
白登之战幸得曲逆,鸿门之宴仗赖留侯。
重耳能任用五位贤者,小白则以钩射人。
如果能够重用二伯,那党派与敌人又何必在意?
我在夜里抚枕叹息,想要与几位朋友游玩。
我已经衰老很久,怎么还不做周公的梦?
谁说圣人达者,知命所以不忧愁。
宣尼为获得麟而悲,西游时泪洒孔丘。
功业尚未建立,夕阳却已西沉。
时光啊,你为何不与我同在,像云一样飘浮。
朱实在狂风中陨落,繁花在素秋中凋零。
狭路上华盖倾覆,惊马被双辕摧毁。
何意百炼的坚硬,竟变得如指间柔软。

注释

字词注释

  • 悬璧:悬挂的美玉,象征珍贵的才华。
  • 荆山璆:荆山出产的美玉,暗指才华的出处。
  • 太公望:姜子牙,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 渭滨:渭水边,古地名,隐喻隐逸生活。
  • 邓生:指邓通,因获得重用而感激的人。
  • 白登:白登山,历史上发生过白登之役的地方。
  • 鸿门:鸿门宴,历史事件,象征权谋与生死的抉择。
  • 重耳:指春秋时期的晋文公,能用贤才。
  • 二伯:指平原君赵盾与平原君赵武,代表贤者。
  • 朱实:朱实,古代名马,象征力量与成就。
  • 百炼刚: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典故解析

  • 太公望:姜子牙的故事,象征隐逸与才华的出众。
  • 鸿门宴:刘邦与项羽的故事,象征权力斗争与生死抉择。
  • 重耳任五贤:晋文公重用贤才,反映政治智慧与宽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琨是魏晋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与出色的文才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重赠卢谌》是在刘琨与好友卢谌重聚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名利与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诗歌鉴赏

《重赠卢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以“握中有悬璧”开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珍贵才华与对友人的重视。接着提及太公望、邓生等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出对理想与友谊的追求。诗人不仅回顾历史,还反思自身的处境,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多处使用典故,增强了诗的厚重感。比如提到的“鸿门”和“白登”,不仅是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人际关系与权谋的深刻反思。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则表达了对坚韧与柔情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在“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流露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逐渐深入,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展现了刘琨作为士人的深邃哲理与敏感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握中有悬璧:手中握有珍贵的美玉,象征潜在的才能。
  2. 惟彼太公望:提到姜子牙,强调历史人物的智慧与隐逸。
  3. 邓生何感激:提及邓通,象征对友谊的感激与重视。
  4. 白登幸曲逆:历史事件的引入,反映权谋之争的险恶。
  5. 鸿门赖留侯:再次提及鸿门宴,强调生死与抉择。
  6. 重耳任五贤:引用历史人物,表达宽容与用人之道。
  7. 苟能隆二伯:表现对贤者的渴望与理想。
  8. 安问党与雠?:探讨政治斗争中的人际关系。
  9. 中夜抚枕叹: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10. 吾衰久矣夫:感叹自己已衰老,失去往日的理想。
  11. 何其不梦周?:对周公的向往与追忆。
  12. 谁云圣达节:反思圣人知命之道,表达无奈。
  13. 宣尼悲获麟:提及孔子,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
  14. 功业未及建:感慨未能建立功业,时间流逝。
  15. 时哉不我与:感叹时光不与我同,转瞬即逝。
  16. 朱实陨劲风:自然现象暗喻人生的无常。
  17. 繁英落素秋:描绘秋天的凋零,象征失去与遗憾。
  18. 狭路倾华盖:描绘险境,象征生死抉择。
  19. 骇驷摧双辀:描绘悲剧,表现命运的无常。
  20. 何意百炼刚:讨论坚韧与柔情的关系,内心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握中有悬璧”,用璧玉比喻才华。
  • 对仗:如“繁英落素秋”,增强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历史人物的列举,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璧:象征才华与珍贵的友谊。
  • 太公:隐逸与智慧的象征,代表理想的追求。
  • 鸿门与白登:历史事件的象征,反映权谋的复杂。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朱实与繁英:自然象征,表现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公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姜子牙
    • C. 刘邦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白登”是指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错)

答案

  1. B. 姜子牙
  2. 白登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重赠卢谌》与《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加强调历史与个人的反思,后者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魏晋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赏析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出”,“悬璧”指“悬黎璧”,是美玉名。荆山璆,“璆”也是美玉。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得璞玉,世称和氏璧。美玉象征良才,荆山美玉表示绝代良才。《论语·子罕》篇中说:“子贡问孔子:‘现在有块美玉,你是把它藏在盒子里还是等个好价钱卖掉?’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在等个好价钱。’”这两句诗,内含三层意思:一是赞美卢谌出身名门素有才德。二是暗喻自己和卢谌都是被晋室重用的名门贤才。三是激励卢谌表示我们都是名门出身有盖世奇才的国家栋梁,要联手相惜建功立业,不能让美才荒废。卢谌曾为刘琨的主簿,转从事中郎,后为段匹磾的别驾。刘琨在被段匹磾拘禁后,知道鲜卑人要置他于死地,写诗希望卢谌设法劝说段匹磾,眷念同仇敌忾的知遇之情,饶他一死,共建功业。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姜尚老年在渭水边钓鱼,周文王姬昌出外打猎遇见他,聊得很投缘,姬昌说:“我的先君太公对我说:圣人到西周来时,就是西周强盛之时,你是真正的圣人啊,我的先君盼你好多年了!”姜太公非明主不事,姬昌明主识贤才,他们共建了周王朝的兴盛。这里寓意卢谌转告段匹磾,希望段匹磾能够不杀他,与他共佐王室。“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邓生指东汉邓禹,邓禹十三岁在长安游学,当时刘秀也在长安游学,邓禹看出刘秀是非常之人,便跟随了刘秀,几年后才回到家中。刘玄称帝后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派刘秀到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策马北渡黄河,追到邺城与刘秀相见。刘秀留邓禹同宿,彻夜长谈。邓禹劝刘秀说:“守边辅佐刘玄,不如延揽英雄,收买人心,重建高祖之业。”刘秀很欣赏邓禹的建议,每遇大事都要和邓禹商量。后来刘秀即帝位后封邓禹为大将军并说:“邓禹一贯忠孝,和我筹谋帷幄,决胜千里。”刘琨希望卢谌转告段匹磾,他在并州失利后千里投奔段匹磾,也是报着对段匹磾的敬仰和信任而来的,他深信段匹磾明智识才。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上,七日没有吃饭,后用了曲逆侯陈平的奇计才得以脱险。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范增指使项庄舞剑谋杀刘邦,全靠留侯张良事先结交项伯,才使得刘邦脱险。刘琨希望卢谌像陈平张良一样设法营救自己。“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重耳流亡时,全凭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五人辅佐,才使他复国定霸。小白即齐桓公,管仲本来是辅佐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的,公子纠与小白争立为君,管仲为了公子纠曾拉弓射小白,幸亏只射中了小白的衣钩,对于这欲以致命的一箭之仇,齐桓公没有计较,用管仲为相,于是才有了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的霸主功业。刘琨希望卢谌以此典劝说段匹磾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误了功业大事,同时也也表明自己不会因为被拘禁而计较段匹磾。   刘琨以历代贤臣明主兴王图霸的六个典故,说明自己投身报国兴复晋室的意愿,姜尚和邓禹的故事说明英明的君主都善于用人;陈平和张良的故事说明,明君需要贤臣的辅佐,重耳和小白的故事强调只要有才能的人辅佐明君就能成就霸业。以此激励卢谌劝诫感化段匹磾能够不计前嫌放他一马与他共建大业。   “吾衰久矣乎,何其不梦周?”典出《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是鲁国的始封君,周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制礼作乐,对国家的安定强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孔子把周公作为周文化的代表,把梦见周公视为盛世有望的吉兆,同时把梦见周公和个人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刘琨在这里以惭愧自省的方式对卢谌说:难道是我经不住打击已经被击垮了吗?为什么不再有梦见周公的兴国之心呢?这里的“衰”明指年纪衰老,暗含着并州失利的挫折和投奔段匹磾寄人篱下的艰难以及被囚禁的心身摧残。诗人在这里正说反问,坚定地说明自己不会被击垮,匡扶晋国复兴之心依然强烈。但他清楚身陷牢狱凶多吉少的现实处境,必将促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周公梦。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圣达节”典出《左传》“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知命不忧”典出《易经·系辞》,原意所启示的是天的法则,即懂得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机遇,就会明白命运演变的必然规律,就能愉快坦然地接受现实不会忧愁。刘琨在经受生死考验的现实磨难中,深深感悟到即使是看透了世界,通达事理的古今圣人也避免不了忧愁。并引证了“西狩获麟”的典故进一步说明,圣人也也免不了心生忧患。“宣尼”即孔子,汉成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的谥号。“西狩获麟”典出《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听说有人在鲁国西部,打猎捕获到麒麟后,认为麒麟此时出没不合时宜,是国家有难的象征。因此孔子痛哭流涕,他摸着眼泪唉声叹气地说:我们无路可走了!刘琨借孔子对鲁国命运的感叹,抒发了自己面对死亡威胁的焦虑,这焦虑并不是常人不明智的怕死,而是对国家风雨飘摇前程未卜命运的眷顾与忧心。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兴复晋室的功业没有完成,自己的生命却像夕阳一样进入倒计时。“夕阳忽西流”明指人到暮年,暗含着随时被杀的危机。“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诗人这里感叹的不只是时不等人的美人迟暮,更是时不再来机不可得的悔悟。一切都晚了,无法退回到从前了。身陷牢笼,想飞也飞不出去,失去自由的人,生命脆弱的像天边的浮云,随时都可能无声无息的消失。刘琨一代名将,在四面楚歌的西晋末年,他盘踞并州十载,抗击匈奴多年,被后人元好问在诗中与曹操、刘备相提并论的盖世英雄,铁骨铮铮而发出这样的悲音,可叹啊!   此诗上述对卢谌说的话都是假设期望,既是一种自慰,更是一种绝望的求救,他明知必死无疑,却身不由己的做了最后的活命力争。他力争的是匡扶晋室的历史使命,而不是苟且偷安的延年益寿。   “朱实陨劲风,繁华落素秋。”这里像《离骚》一样渗透着春生秋杀草木零落,生命将尽壮志未酬的悲凉。红熟透香的果实被无情的秋风扫落,浓艳的花儿被严霜打残。一个大有希望功成名就的天下英雄,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毙,人生的无常是多么的可怕。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在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刘琨独立并州,坚守了北方仅存的一方土地,深得人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失算之灾。当石勒出兵并州,刘琨全军尽出中了埋伏,在无路可退之时,不得不只身投奔鲜卑人段匹磾,偏偏又遇上鲜卑内斗,祸及刘琨。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诸多因素把刘琨逼上车翻马仰的狭路,虽然并州失利在策略上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投奔鲜卑确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权宜选择。刘琨本意是想暂时利用段匹磾,伺机东山再起,重建功业。让他料想不到的是护送段匹磾奔丧的世子刘群,不幸被段匹磾的仇敌从弟段末波利用,惹来灭门祸殃。在这冤家路窄的狭路上,不但断送了他的事业,而且还搭上了自己以及他的儿子侄子四人的性命。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意思是说:为什么久经沙场、叱咤风云的铁骨英雄,变得如此的软弱无能呢?只有经过失路多难的人,才能够有这种切身的感悟。不管有多么强大,在死亡的绝路上委软如泥。声震百兽的老虎一旦掉入陷阱,喘气都是柔弱的。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哀鸣,是令人心酸的踏上人生绝路的哀鸣。结尾这两句在慷慨激昂的韵调中透出无限凄凉的意绪,将英雄失路的百端感慨表达得感人至深。 此诗极力铺陈,篇目点题,寓意双关,以实带虚,以史咏怀,意旨贴切,语意慷慨,抒情悲凉 。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缘饰吟 雨岁锦屏之游不克见郑令因以寄之 雨犯吟 宇宙吟 与人话旧 又五首 又五首 又借出诗 诗酒吟 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脉 腼腼腆腆 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化 诗门 巳字旁的字 衣妆楚楚 胁从罔治 包含请的成语 镸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从者如云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绞丝旁的字 渤澥桑田 髫儿 觊觎之志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