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田书记消息

《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田书记消息》

时间: 2025-04-28 23:30:22

诗句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

淡水心情长若此,

银钩踪迹更无如。

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

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0:22

原文展示: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

白话文翻译: 在海边的秋风中长久地分离,曾经收到刘公的一封信。淡水般的心情长久如此,银钩般的踪迹更是无与伦比。曾经担忧座位旁飞来的鸮鸟,没有时间在江中寻找鲤鱼。如今京吴建起了朱红色的府邸,问你谁将与我一同拖曳长裙。

注释:

  • 秋风海上:指在海边感受到的秋风,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 刘公:指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此处可能指诗人收到刘禹锡的信。
  • 淡水心情:比喻心情平淡如水,长久不变。
  • 银钩:比喻诗文或书法的精美,此处指刘公的书信。
  • 飞鸮鸟:比喻不祥之兆或小人。
  • 鲤鱼:古代有鲤鱼传书的典故,此处指书信。
  • 朱邸:指红色的府邸,象征高贵。
  • 曳长裾:拖曳长裙,指与高贵之人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唐代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以文学著称,尤其擅长诗文。此诗可能是在收到刘禹锡的书信后,感叹长久离别之情,同时表达对未来交往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收到刘禹锡的书信后,感叹长久离别之情,同时表达对未来交往的期待。诗中提到的“京吴建朱邸”可能指诗人或刘禹锡即将迁居至京口(今江苏镇江),诗人借此表达对未来交往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久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交往的期待。诗中“秋风海上久离居”一句,以秋风海上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淡水心情长若此”,用淡水比喻心情的平淡长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银钩踪迹更无如”,赞美了刘公书信的精美。后两句通过“飞鸮鸟”和“鲤鱼”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最后两句“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则直接表达了对未来交往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海上久离居:以秋风海上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
  2. 曾得刘公一纸书:表达收到刘禹锡书信的喜悦。
  3. 淡水心情长若此:用淡水比喻心情的平淡长久,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4. 银钩踪迹更无如:赞美刘公书信的精美。
  5. 尝忧座侧飞鸮鸟:通过“飞鸮鸟”的比喻,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6. 未暇江中觅鲤鱼:用“鲤鱼”的比喻,表达对书信的期待。
  7. 今日京吴建朱邸:表达即将迁居至京口的喜悦。
  8. 问君谁共曳长裾:直接表达对未来交往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淡水心情”、“银钩踪迹”、“飞鸮鸟”、“鲤鱼”等,增强了表达的形象性。
  • 对仗:如“秋风海上”与“淡水心情”,“银钩踪迹”与“飞鸮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期待。诗人通过秋风海上的景象,表达了对长久离别的感慨;通过淡水心情和银钩踪迹的比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书信的赞美;通过飞鸮鸟和鲤鱼的比喻,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最后通过京吴建朱邸和问君谁共曳长裾的表达,直接表达了对未来交往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秋风海上:离别的凄凉氛围。
  • 淡水心情:心情的平淡长久。
  • 银钩踪迹:书信的精美。
  • 飞鸮鸟:未来的担忧。
  • 鲤鱼:书信的期待。
  • 朱邸:高贵的生活。
  • 曳长裾:与高贵之人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淡水心情”比喻什么? A. 心情的平淡长久 B. 心情的复杂多变 C. 心情的悲伤 D. 心情的喜悦 答案:A

  2. 诗中“银钩踪迹”赞美了什么? A. 书信的精美 B. 书法的精湛 C. 诗文的优美 D. 友情的深厚 答案:A

  3. 诗中“飞鸮鸟”比喻什么? A. 不祥之兆 B. 美好的事物 C. 友情的珍贵 D. 书信的期待 答案:A

  4. 诗中“鲤鱼”比喻什么? A. 书信的期待 B. 友情的珍贵 C. 不祥之兆 D. 美好的事物 答案:A

  5. 诗中“朱邸”象征什么? A. 高贵的生活 B. 平凡的生活 C. 离别的凄凉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徐铉的《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田书记消息》与刘禹锡的《陋室铭》:两者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交往的期待,而后者更多地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徐铉的部分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刘禹锡诗集》:收录了刘禹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刘禹锡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惜花 同韩侍御南溪夜赏 送远曲 送僧往 送韩侍御归山 寄令狐宾客 书怀寄元郎中 患眼 惜花 江南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鱼 又字旁的字 过磨 井喷 提手旁的字 悬牛头,卖马脯 踏踏实实 折文旁的字 包含僝的词语有哪些 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五石散 龙字旁的字 得意门生 渤澥 可望而不可即 收视返听 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