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2
《双调·折桂令_席上偶谈蜀》
席上偶谈蜀汉事,
因赋短柱体鸾舆。
三顾茅庐,汉祚难扶,
日暮桑榆。
深渡南泸,长驱西蜀,
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
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
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在宴席上偶然谈起蜀汉的往事,
于是赋诗写下这短短的句子。
提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汉朝的基业难以振兴,
夕阳西下,映照着桑树和榆树。
渡过南泸河,长驱进入西蜀,
奋力抵挡东吴的进攻。
周瑜的高明计策真令人赞美,
而关羽的死去让人感到悲伤。
天命的盈亏,造物的法则,
问你怎么看,是否该早早回归呢?
虞集,元代诗人,字子文,号白云,江苏常州人。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民间特色,擅长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情味。
《双调·折桂令_席上偶谈蜀》是在宴席上即兴而作,表现了对蜀汉历史的回忆与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对历史命运的思考。
这首词通过宴席谈论蜀汉的往事,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便以“席上偶谈蜀汉事”引入,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但随即转入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蜀汉兴衰的感慨。词中提到的“三顾茅庐”不仅是对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叙述,更是对人才与智慧的高度重视的体现。接下来,通过“深渡南泸,长驱西蜀”,表现出蜀汉在面临外敌东吴的压力下的艰难与坚持,展现了英雄的气概和不屈的精神。
词中美誉周瑜的“妙术”,显示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而对“关羽云殂”的悲叹,则进一步加深了历史的沉重感,表现出英雄的命运与历史的无情交织。最后“天数盈虚,造物乘除”,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规律与命运的安排,结尾的“问汝何如,早赋归欤”更是引发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个人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虞集作为元代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视角。
整首词主题围绕对蜀汉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席上偶谈蜀汉事”中的“席”指什么?
A. 餐桌
B. 会议
C. 座位
D. 办公室
“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哪个历史小说?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诗中提到“悲夫关羽云殂”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恼怒
B. 惊讶
C. 惋惜
D.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