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6:17
辛弃疾的《诸葛元亮见和复用韵答之》
大儒学礼小儒诗,
听取胪传夜控颐。
事出肺肝人易见,
道如饮食味难知。
此生能著几緉屐,
何处高悬一缕丝。
却笑空山顽老子,
年来堪受八风吹。
这首诗的意思是:大儒者重视礼仪,小儒者专注于诗词,听别人讲述故事,夜里也不愿停下口舌。事情的本质容易看见,但真理的滋味却如饮食一般难以领悟。这一生能够穿上多少双鞋子,在哪里能高悬一缕丝线呢?我却嘲笑那空山中的顽固老者,多年来还在经受着八方风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诸葛元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诗中通过对比大儒与小儒的学习态度,借以反映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词人、诗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词风豪放,常以壮志豪情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某些老者顽固态度的不屑和对理想追求的深思。
辛弃疾的这首《诸葛元亮见和复用韵答之》,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大儒和小儒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的学习和修养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心真正的体验与感悟。诗中提到的“大儒学礼小儒诗”,既是对教育的思考,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省。诗人在这里不仅关心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也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更深入的探讨。
“事出肺肝人易见,道如饮食味难知。”这两句尤为引人深思,前者强调了人们对表象的敏感,后者则指出了真实的道理往往难以理解。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哲理性,让人反思生活中的真实与虚幻。
通过“此生能著几緉屐,何处高悬一缕丝”,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感慨,面对人生的短暂与理想的遥远,充满了无奈与幽默。而最后一句“却笑空山顽老子,年来堪受八风吹”,则是对顽固态度的嘲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追求与内心的真实感受,强调真理的难以领悟与人生的短暂,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理想与社会现象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大儒与小儒分别代表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此生能著几__”,表示人生经历的有限性。
判断题:诗中“却笑空山顽老子”表达了诗人对固执态度的赞同。(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