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2:31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作者:辛弃疾 〔宋代〕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
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
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
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
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
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这朵花和什么相比呢?就像吴宫中初教的女子,身边环绕着翠绿的围裙,红色的阵列。
看着她,想笑却又愁眉苦脸,羞于言表,唯有她那倾城的美韵在我的心中萦绕。
她的绿色伞盖风流倜傥,名字如同牙签一般轻巧,往日的赏识又怎能再省略?
天香沾染着露水,黎明时分,谁来整理那湿润的衣裳?
我最爱那弄玉的团酥花,其中的一朵,曾在扬州吟咏过。
华美的屋子,金色的盘子,里面的人还未醒来,燕子飞来,春天却已尽去。
最让我怀念的,是当年的沈香亭北,那无尽的春风之恨。
醉酒中不必询问,夜深花儿已沉沉入睡,香气冷却。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军事家,其词风豪放、直率,兼具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他的词作多以历史、政治、社会生活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切。
《念奴娇》创作于辛弃疾中年时期,此时他心系国家大事,意欲报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描绘的花朵与美好的往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辛弃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感伤。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描绘了花的美丽及其引发的思绪。开篇以“对花何似”引入,勾起读者对花的联想,继而将花与吴宫中美丽女子相提并论,展现出一种绝妙的比喻。词中对花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尤其是“欲笑还愁羞不语”,不仅表现了花的娇媚,更隐喻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而后,词人又通过“翠盖风流,牙签名字”展现了花的风姿卓越,表现出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的“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则将焦点转向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息。
最后,词人回忆起“沈香亭北”的美好往昔,充满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怀念,正是这一段段的回忆与反思,让整首词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结尾的“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更是将复杂的情感凝聚在一瞬间,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珍惜。整首词在抒情中流露出对美与时光的感慨,令人深思。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这句通过“吴宫”引出对花的比较,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古典美人形象的引用,构建出一种华丽的视觉效果。
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
这里的“欲笑还愁”表现出花的娇羞和内心的复杂情感,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感。
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
通过对花的形态和名字的描绘,表现出对花的珍视和对往日光辉的追忆。
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描绘了清晨露水的滋润,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却也暗示了无常。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
“弄玉”花的美丽在诗人的心中独占鳌头,提及“扬州”,则引发对往昔的怀念。
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
描述了春去春来的无情,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
这里的回忆充满了对青春的追忆与无尽的惋惜。
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最后的结尾以醉酒的状态带出对花香的感受,形成一种宁静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整首词以花为主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去的怀念,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眷恋,深刻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B. 对故国的思念
C.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D. 对亲人的怀念
“翠围红阵”中的“翠”指的是哪个颜色?
A. 红色
B. 绿色
C. 黄色
D. 蓝色
词中提到的“沈香亭北”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的无奈
B. 过去的美好
C. 未来的希望
D. 亲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