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39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辛弃疾 〔宋代〕
何物能令公怒喜?
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
恰似哀筝弦下齿,
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
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
老眼狂花空处起,
银钩未见心先醉。
这世上有什么能让您既生气又高兴呢?
山需要人来,而人却对山没有什么意念。
就好比那悲伤的筝声,从弦下传出,
千种情感万种意念,永无止境。
我只想记录溪边的堂前事,
如今的时代如同飞云,好词美句难以相比。
年纪大了,眼前的花儿空荡荡地绽放,
银钩还未显现,我的心已经醉了。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出身于豪门世家。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战斗与诗歌,他的作品常常融入激烈的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特别是在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辛弃疾的心情复杂,既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何物能令公怒喜”引入,表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对情感波动的困惑。山与人的关系被隐喻成一种无奈,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无能为力。
“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这一句,歌词生动地描绘了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感叹与对往昔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对美好言语的渴求。在“老眼狂花空处起”中,诗人以“老眼”自嘲,表达了对花开花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淡淡的伤感。最后一句“银钩未见心先醉”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未见美好,心中依然醉心于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人与自然、情感波动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考,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何物能令公怒喜”中“公”指代谁?
诗中提到的“老眼狂花”意味着什么?
“千情万意无时已”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不同,辛词多浮躁激昂,李词则细腻柔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