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2:46
浣溪沙·赋清虚
辛弃疾 〔宋代〕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想要多加一餐却觉得不如意,倒不如陪伴着病中的僧人吃素斋。我的心就像风吹过香篆一样,飘然而过,毫无痕迹。山上早晨云雾从岫中升起,随风飘去,再也没有回来。前村的雨已经停了,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病僧”意在表达一种清静、清淡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思考。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兼擅诗文。其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的创作受到了宋代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常常流露出对北方失地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浣溪沙·赋清虚》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战斗后,辛弃疾趋向于一种清虚淡泊的境界。
这首《浣溪沙·赋清虚》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强欲加餐竟未佳”引入,表明他对物质的淡泊,欲望的追求反而让他感到不满。他选择陪伴“病僧斋”,以此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这段时光中,他的内心如同风吹过香篆般,淡然无痕。接下来的描述“山上朝来云出岫”,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静谧与悠远,体现了他心中那份宁静的向往。
“随风一去未曾回”一句,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一句“合归来”,透露出他对归属感的渴望,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归的情感。整首词在字句间流露出浓厚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辛弃疾内心复杂的情绪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辛弃疾对内心清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归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病僧”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心似风吹香篆过”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在对生活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辛弃疾更为豪放,李清照则更显婉约。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与归属的思念,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浣溪沙·赋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