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效诸将三首 其三

《效诸将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18:18:51

诗句

天山八月朔风吹,两道飞符并出师。

突骑全凭白马将,弯弓已毙射雕儿。

金城旧日屯充国,瀚海今朝斩郅支。

蠢尔西戎稽颡后,还祈干羽格诸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8:51

原文展示

天山八月朔风吹,两道飞符并出师。
突骑全凭白马将,弯弓已毙射雕儿。
金城旧日屯充国,瀚海今朝斩郅支。
蠢尔西戎稽颡后,还祈干羽格诸夷。

白话文翻译

在天山的八月初,北风吹拂,双方都已出征。
突厥骑兵全靠白马将领,弯弓已射杀了雕儿。
金城曾经驻扎充国,今天在瀚海斩杀了郅支。
愚蠢的西戎被击倒在地,期望着能抵挡住我们对外族的攻击。

注释

  • 天山:位于中国与中亚边境的山脉,常作为边疆的象征。
  • 八月朔:农历的八月初一,象征新的开始。
  • 飞符:古代军事中发出的出征令。
  • 突骑:指突厥骑兵,古代强大的骑兵部队。
  • 白马将:形容勇猛的将领。
  • 射雕儿:射杀雕,象征勇敢的猎手。
  • 金城:今甘肃省金昌市,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重地。
  • 瀚海:指荒凉的沙漠或海洋,可能指代戈壁滩。
  • 郅支:古代匈奴或突厥部落的首领。
  • 西戎:古代对西方民族的统称,常指敌对的民族。

典故解析

  • 突骑白马将:突厥骑兵以机动性强著称,而白马将则象征着勇猛与指挥才能,表明士兵对将领的依赖。
  • 金城瀚海:金城代表着历史的军事重地,而瀚海则暗示着广阔的战场,反映了作者对边疆战事的关注。
  • 射雕:在古代,射雕常常象征着英勇的猎人,寓意战士的英勇和高超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何牧,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的军事和政治环境。其诗风质朴、豪放,常以边塞为题材,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的战乱时期,反映了当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讨和边疆防御的迫切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期望。

诗歌鉴赏

《效诸将三首 其三》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边疆的征战场景,展现出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的忠诚。开篇“天山八月朔风吹”,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壮阔的氛围,表现出冲突即将来临的紧迫感。接着通过“突骑全凭白马将”揭示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强调将领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民族英雄的赞美。

诗中通过“弯弓已毙射雕儿”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历史的回顾在“金城旧日屯充国”中体现,作者用历史典故增强诗的厚重感,表达出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蠢尔西戎稽颡后”,则展现出诗人不屈的斗志和对敌人的蔑视,激励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外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边塞诗,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山八月朔风吹:八月初的天山,北风呼啸,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战斗的临近。
  2. 两道飞符并出师:指代两军互相出征,飞符象征紧急的出征令。
  3. 突骑全凭白马将:突厥骑兵的成功依赖于他们的白马将领,强调将领的重要性。
  4. 弯弓已毙射雕儿:表现出士兵们的勇猛,已经射杀了敌人,彰显勇气。
  5. 金城旧日屯充国:追忆历史上金城的军事驻扎,表现出对历史的回顾。
  6. 瀚海今朝斩郅支:在广阔的战场上,斩杀敌首,表现出战斗的胜利。
  7. 蠢尔西戎稽颡后:指责敌人愚蠢,被击败后无力反抗,表现出对敌人的轻蔑。
  8. 还祈干羽格诸夷:希望能够阻挡外族的侵犯,表达出捍卫家园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金城旧日屯充国,瀚海今朝斩郅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射雕儿”暗示勇猛的士兵,赋予了战斗以形象。
  • 夸张:如“蠢尔西戎”,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对敌人的极大不屑。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民族团结和勇敢抵抗外敌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的崇敬。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激励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捍卫自己的家园。

意象分析

  • 天山:象征边疆,代表着国家的边防。
  • 飞符:象征着命令和行动的紧迫性。
  • 白马将:象征着勇气与领导才能。
  • 金城: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曾经的辉煌。
  • 瀚海:象征着广阔的疆域和无尽的战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山八月朔风吹”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雪景
  2. “突骑全凭白马将”中的白马将象征着什么?

    • A. 勇猛的将领
    • B. 失败的士兵
    • C. 和平的使者
    • D. 遭遇的敌人
  3. 诗中提到的“金城”是指哪个地区?

    • A. 甘肃省
    • B. 新疆
    • C. 河北
    • D. 山西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
  • 高适《别董大》: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情感,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侧重在北方的雪景与战争,展现出边塞的寒冷和壮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边塞诗的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舍弟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 远寺钟 春日忆家(一作春日归山) 送陆澧还吴中(一作刘长卿诗)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送皇甫冉往安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贴经 宵夕 曙鼓 衣字旁的字 象箾 画饼充饥 委法 循故袭常 止字旁的字 普开头的成语 利傍倚刀 不为已甚 一无所获 克字旁的字 矮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