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1:29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作者:岑参 〔唐代〕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军出征的壮烈场景。节使率领军队西出,鸣响的弓箭声和身披铠甲的士兵们整装待发。高台上,霜风吹拂,草木凋零,军营里弥漫着战斗的紧张气氛。诗人预感到汉将出征的时日即将到来,这恰恰是消灭敌人胡人侵扰的最佳时机。为了回报使君的盛情款待,诗人特意在东篱下酿酒赏菊,借此祝愿。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著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语言生动,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战斗的激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岑参任职边塞期间,正值国家面对外族侵扰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战斗场景和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将士的敬意。
岑参的这首《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以其壮阔的气势和浓厚的战斗氛围,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全诗从开头的“节使横行”到结尾的“醉东篱”,层层推进,展现出将士出征前的紧张与期待。诗中描绘的霜风、草木、杀气等意象,生动地传达出士兵们即将出征的豪情和对敌人胡尘的抵抗决心。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好友的情谊,更寄托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期盼。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鸣弓擐甲”中的叠韵与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同时,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战斗背后的悲凉与壮烈,激发读者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在豪迈中透着几分忧伤,既有对出征将士的祝福,也有对未来战斗的深思,展现出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将士出征的敬意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体现出边塞诗的豪情壮志。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使”指的是什么?
诗中“霜风凌草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展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