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李学士北使集後

《书李学士北使集後》

时间: 2025-05-07 10:17:00

诗句

苏武艰穷只四篇,五言风格到今传。

节旄零落都无咏,枉在胡中十九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7:00

原文展示:

苏武艰穷只四篇,
五言风格到今传。
节旄零落都无咏,
枉在胡中十九年。

白话文翻译:

苏武在艰难困苦中只写下了四篇诗作,
他的五言诗风格至今仍在流传。
他手中的节旄已经凋零,却没有人来吟咏,
白白在胡地度过了十九年。

注释:

  • 苏武:汉朝的著名人物,曾被匈奴俘获,后来坚持不屈,象征忠贞。
  • 艰穷:指生活困苦、艰难。
  • 四篇:指苏武所作的四首诗。
  • 五言:一种古代诗歌的格式,每句五个字。
  • 节旄:指苏武手中的旗帜,象征他的忠诚与身份。
  • :白白,徒然的意思。
  • 胡中:指匈奴地区,苏武被俘后流亡的地方。

典故解析:

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使者,被匈奴俘获,伊始他不屈服,忍受了长达十九年的艰苦生活。最终他以坚贞不屈的精神回到了汉朝,成为了忠义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四篇诗作,指的是苏武在困境中所作的诗,表现了他的忠诚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常以人事和自然为题材,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诗人对古代忠贞不屈的苏武的追忆和感慨,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及对艰难处境中坚持信念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武在异域的艰苦经历,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精神。诗的开头提到苏武的四篇诗作,反映出他虽身处困境,但仍然能够以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与信念。梅尧臣通过“艰穷”和“传”两个关键词,强调了苏武所经历的逆境与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价值。接下来的“节旄零落”则生动描绘出苏武孤独的处境,手中的旗帜不仅象征着身份,也象征着他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在异乡却无人吟咏,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感。全诗结尾“枉在胡中十九年”则是对苏武漫长岁月的叹息,凸显了他在异域的孤独和无助,令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悲剧感。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层层递进的手法,展现了忠诚与坚持的主题,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武艰穷只四篇:首句直入主题,点明苏武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只写下了四首诗,暗示其创作的不易。
  • 五言风格到今传:强调苏武的五言诗风格至今仍被传颂,表现了其作品的价值。
  • 节旄零落都无咏:通过“零落”二字,传达出苏武的孤独与无奈,手中的节旄无人歌颂,意味着他所代表的忠诚被遗忘。
  • 枉在胡中十九年:结尾总结,表现出对苏武在匈奴流亡十九年无所作为的惋惜。

修辞手法

  • 对照:诗中通过苏武的艰苦与后世的传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节旄象征忠诚、身份,反映了人物的命运与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苏武的描写,表达了忠诚与坚韧的精神,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遭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呈现出一种对英雄孤独命运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武:忠诚的象征,代表对国家的忠贞不渝。
  • 艰穷:象征困境与挑战。
  • 节旄:象征身份与理想。
  • 胡中:体现了异域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武在胡地生活了多少年?

    • A. 10年
    • B. 15年
    • C. 19年
    • D. 25年
  2. 诗中提到苏武只写了多少篇诗?

    • A. 2篇
    • B. 4篇
    • C. 6篇
    • D. 8篇

答案

  1. C. 19年
  2. B. 4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对比梅尧臣的《书李学士北使集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皆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慨,前者突出了忠诚与坚韧,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梅尧臣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夜歌四首 其一 子夜歌 其八 子夜歌 其七 子夜歌 其六 子夜歌 其五 子夜歌 其四 子夜歌 其三 子夜歌 其二 子夜歌 其二 子夜歌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荣冀 吃现成饭 河出伏流 羽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书橱 飠字旁的字 包含储的词语有哪些 拖拖拉拉 谢公墩 受益匪浅 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追风使 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趁势收篷 包含舟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末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