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5:25
木兰花慢
作者: 姬翼 〔元代〕
选峰峦佳处,结茅屋,伴苍松。有药圃芝田,耕云钓月,香霭灵风。
凭阑将观寰海,鼓洪涛千丈接长空。
几度蓬莱清浅,杳冥淆混云龙。
三山圣种犹存,聋瞽辈,觅无踪。
笑阿母蟠桃,安期遗枣,诱引儿童。
任公巨缁好在,犗钩悬五十引长虹。
蹲坐三年不见,若鱼何日相逢。
在优美的山峰上选择一个好地方,搭建茅草屋,与苍松作伴。有种植药草的园子和灵芝田地,像是在耕耘云朵,钓取月光,香气弥漫,灵风阵阵。
我倚着栏杆观望无垠的海洋,鼓动着千丈的波涛直入长空。
几次在蓬莱的清浅水域中游荡,恍惚之间混入云龙之中。
三山的圣种仍然存在,聋人和瞎子寻找却没有踪影。
我笑着想着母亲的蟠桃和安期的遗枣,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任凭你那位伟大的高人,悬挂着五十道绳索,拉起长虹来。
我在这里蹲坐了三年不见,像鱼儿一样,何时才能相逢?
作者介绍:
姬翼,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使得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致和隐居生活,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
《木兰花慢》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逃避。开篇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山峰,诗人选择在此搭建茅屋,伴随着苍松,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紧接着,诗人提到的“药圃芝田”,更是将自然与生命的主题结合,隐喻着长生不老的追求。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凭阑将观寰海,鼓洪涛千丈接长空”,展现了胸怀壮志的豪情,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浩瀚宇宙的深邃思考。诗中提及的“蓬莱清浅”和“杳冥淆混云龙”,则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诗人以“蹲坐三年不见,若鱼何日相逢”来结束,既有对隐居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朋友的思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与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耕云钓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蹲坐三年不见,若鱼何日相逢”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