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37
原文展示:
感遇二十五首 张耒 〔宋代〕
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 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 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 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遭遇三次不顺,我放声歌唱,归隐而去。 躺在林中观察宇宙的初始,悠然自得地举杯畅饮。 风起云涌震撼云海,那传说中的三山又在哪里呢? 或许可以学习炼制金丹,将来脱离尘世的纷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感遇二十五首》是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表达归隐之志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张耒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北宋时期,文人多有政治抱负,但政治斗争激烈,不少文人因政治原因遭受打击。张耒在官场上多次受挫,因此产生了归隐的念头,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归隐之志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首句“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在多次不顺后的决断。接下来的“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图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后两句“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和“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则通过神话传说和仙道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超脱现实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隐逸情怀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归隐之志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通过自然意象和仙道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张耒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政治抱负 B. 归隐之志 C. 对现实的失望 D. 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的“三山”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中的三座山 B. 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C. 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地 D. 作者曾经游历过的三座山
诗中的“金丹”象征什么? A. 实际的药物 B. 仙道思想 C. 作者的理想 D. 作者的创作灵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