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02
原文展示:
京师阻雨二首 张耒 〔宋代〕
深泥漫漫污后土,长安闭门三日雨。 顽云不动风伯愁,飞电更相雷师怒。 阳乌力弱不自持,天漏已宽无石补。 麦蛾禾耳不足忧,当念为鱼救无禹。
白话文翻译:
深泥漫漫污染了大地,长安城关闭了城门,连续下了三天的雨。 厚重的云层不动,风神感到忧愁,闪电交加,雷神发怒。 太阳的力量变得微弱,无法自持,天空的漏洞已经很大,无法用石头来修补。 麦田里的蛾子和禾苗的耳朵不足为忧,应当想到变成鱼儿,因为没有大禹来拯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京师(长安)连日大雨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灾害和人们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异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连日大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异象和社会的困境。诗中“深泥漫漫污后土”和“长安闭门三日雨”直接描绘了雨水的泛滥和城市的封闭状态,形象生动。接着,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云、风、电、雷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最后,诗人通过“麦蛾禾耳不足忧,当念为鱼救无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连日大雨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期盼。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拟人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顽云不动风伯愁”中的“风伯”指的是什么? A. 风神 B. 风伯乐 C. 风伯酒 D. 风伯山
诗中“天漏已宽无石补”比喻了什么? A. 天空的漏洞 B. 无法解决问题 C. 天空的美丽 D. 天空的广阔
诗中“当念为鱼救无禹”表达了什么? A. 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B. 对鱼儿的喜爱 C. 对大禹的崇拜 D. 对水灾的恐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