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4:15
过申州作
作者:方干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曾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此地死于战争,只有极少数的家庭逃过了刀枪的厄运。城镇刚刚恢复安宁,许多儿童还未长大成人。凉风轻轻吹拂着古老的树木,野火烧毁了昔日的营地。四周荒凉,土地广袤,山依旧高耸,水依然清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对战争和自然的描绘,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仲明,号紫阳,唐代诗人,善于写景抒情,其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反映了战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惨痛记忆的思考。诗人在此背景下,凭借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写下了这一感人至深的作品。
《过申州作》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深刻传达了战争带来的悲惨与对和平的渴望。诗的开头“万人曾死战”直接揭示了战乱造成的巨大损失,令人感到震撼。接下来的“几户免刀兵”则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只有屈指可数的家庭逃过厄运,给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描绘了战争过后,城镇刚刚恢复安宁,但却让人心痛的是许多儿童因战争而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惋惜,更是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忧虑。
随着诗意的展开,“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画面感愈加明显,古木与残营的对比,一方面是自然的宁静,另一方面又是战火的焦灼,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最后一句“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则表现出在战争的摧残之后,自然依旧保持着它的美丽与宁静,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自然的对比,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和平的向往,情感深沉且意蕴悠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争惨痛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万人曾死战”中“万人”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儿童未长成”,这反映了什么情感?
“凉风吹古木”这一句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过申州作》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