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20
爱此栖心静,风尘路已赊。
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
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我爱这宁静的栖息之所,尘世的旅途已经遥远。
这里有十多根野竹,一两棵山花。
泉水细流绕过石头,幽径曲折引人向前。
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隐逸的心境,来往的人只在烟霞中匆匆而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描写了隐居生活的理想,是对自然与心灵合一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孟文,号仁甫,晚唐诗人,出身于江南,晚年隐居于山水之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流露隐逸情怀。其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之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方干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尘世的厌倦。唐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山居生活,以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詹碏山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首句“爱此栖心静”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安宁。接下来的“风尘路已赊”,则暗示了他与尘世的隔绝,既是对外部世界的疏离,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追寻。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简朴而生动。“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通过简单的数字描写,展示出自然的恬静与生机。竹子与山花的对比,既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两句,描绘了山间细流与小径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幽静的山水图。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最后两句“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孤独感。他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却感到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的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栖心静”是指什么?
诗中的“野竹”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感到“无人会幽意”,这是为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