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9:07
水宿聊城外,忘眠听漏声。
浮烟连野白,孤月近船明。
世变山河在,时移草木惊。
绝怜知己少,感慨独伤情。
在聊城外水边住宿,夜深人静我忘记了睡眠,静听滴水声。
袅袅的浮烟笼罩着白色的野外,孤独的明月在船边闪烁。
即使世事变迁,山河依旧存在,时光流转,草木却感到惊异。
我最怜惜的是知己太少,感慨之余,心中独自伤感。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知己少”可以联系到古人对知己的珍视,像是“知音”的概念,表达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号“白云山人”。他以诗人身份闻名于世,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泊聊城》创作于元代时期,那个时候社会动荡,王冕在世事变迁中感悟人生,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感慨,表达了对于知己的渴望与孤独的情感。
《泊聊城》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对知己的思念。第一联“水宿聊城外,忘眠听漏声”,描绘了诗人在聊城水边宿夜的情景,夜深人静,诗人被滴水声唤醒,体现了深夜的寂静与孤独。第二联“浮烟连野白,孤月近船明”,通过“浮烟”、“孤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孤寂的氛围,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联“世变山河在,时移草木惊”,诗人思考着世事变化,尽管山河依旧,但时间的流逝让自然感到惊异,反映了诗人对变化的感慨与无奈。最后一联“绝怜知己少,感慨独伤情”,更是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知己的稀少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充满了对友谊的渴望与对人情的感伤。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王冕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他对生命、友谊的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王冕在自然与人生变迁中对孤独、对知己稀少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情的渴望,充满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诗中“孤月近船明”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自然美
D. 时间流逝
“世变山河在”中的“山河”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朋友
C. 诗人的家乡
D. 诗人的情感
诗人通过“绝怜知己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感慨与孤独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思考
王冕的《泊聊城》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孤独的主题探讨,但王冕更强调对知己的感慨,而李白则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上虽有重合,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显孤寂,后者则带有浓厚的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