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3:48
雨中
作者: 王冕 〔元代〕
江南江北水滔天,
羁客相逢亦可怜。
坐觉青山沈席底,
行惊白浪上窗前。
鹁鸠衔草栖危塔,
鸳鸯飞波浴败船。
转首百蛮寥落甚,
绝无茅屋起炊烟。
在江南和江北,水流滔滔如天,
漂泊在外的客人相遇,令人怜惜。
坐着时感到青山如沉入席子底下,
走动时惊起窗前的白浪。
鹁鸠衔着草栖息在高塔上,
鸳鸯在波中嬉戏,浑然不顾破船。
转眼望去,百里荒凉,寥落得很,
竟然没有茅屋冒起炊烟。
王冕(1287年-1359年),字仲明,号白石,元代诗人、画家。他以山水画著称,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他的诗受李白、杜甫影响,通常蕴含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雨中》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在外漂泊,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借雨景描绘自己的情感,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雨中》通过描绘江南江北的雨景,表达了漂泊者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水滔天”开篇便创造出一种宽广而压抑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人类渺小的无助。接着“羁客相逢亦可怜”一句,传达了诗人对身世漂泊的感慨,羁旅的生涯总是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坐觉青山沈席底,行惊白浪上窗前”,诗人通过静坐与行走的对比,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在雨中沉思的心境。青山似乎被雨水淹没,而窗前的白浪则让人感到惊慌,这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后面的两句“鹁鸠衔草栖危塔,鸳鸯飞波浴败船”,则通过描写鸟儿的生活,反映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尽管周围环境荒凉,但生命依然在继续。最后“转首百蛮寥落甚,绝无茅屋起炊烟”,则是对周遭环境的无奈观察,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荒凉由此显现无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透出对人世的思索与感伤。
全诗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漂泊感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雨中的景象,反思自身的处境,展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羁客”指的是什么?
A. 回乡的人
B. 漂泊在外的客人
C. 渔夫
诗中“青山沈席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孤独与无奈
C. 对乡愁的思念
“白浪”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自然的力量
C. 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