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00
禺中巳,报君学道无门户。
佛语诸经标此心,此心现时寂灭度。
本无迷,曷有悟,真我非身谁作做。
贪嗔痴爱属众生,达者无非涅槃路。
在午时三刻,向您报告,修学佛道并没有门户。
佛教经典所说的,是指这颗心,这颗心现在就已达到寂灭的境界。
本来没有迷惑,又何来觉悟?真正的自我又是谁在做呢?
贪、嗔、痴、爱是众生所具,而达者无非是走涅槃之路。
释印肃是宋代著名的佛教僧侣和诗人,他的诗作多与佛理相关,旨在通过诗歌传达深邃的佛教思想。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十二时歌》是释印肃的一组诗作,表达了他对佛教法义的理解和阐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关注有关,诗人通过对时间的划分,探讨了修道与悟道的关系。
《十二时歌 其四》通过对时间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关于心灵和修行的深刻见解。诗中提到的“学道无门户”强调了修行的开放性,暗示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通往觉悟的道路。诗人通过“此心现时寂灭度”,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佛教“心即是佛”的思想。
接下来的句子“本无迷,曷有悟”,则进一步揭示了迷与悟之间的关系,暗示悟并非外求,而是内心的觉醒。这种对自我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在哲理上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简练与深邃。最后提到的“贪嗔痴爱属众生,达者无非涅槃路”,则指出了众生因贪嗔痴而迷失的现实,同时也提出了修行的目的,最终追求的是涅槃的解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佛教哲理,既有对个体内心的深刻剖析,也有对众生苦难的关怀,体现了释印肃作为佛教诗人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修道与悟道的关系,强调内心的觉悟与宁静,并对众生因贪嗔痴而迷失的状态进行深刻反思,最终指向涅槃的解脱。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修道没有固定途径?
“贪嗔痴爱”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