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9:59
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
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
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
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
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中秋夜,风轻轻吹拂着尘埃,雨水打湿了凉亭,唤起了作者的秋思。喝着酒慢慢消磨时光,灯光摇曳的影子旁边,静静洗净了芭蕉的耳朵。远处的海面上,铜色的波光映照着,愁苦的云层笼罩着重重山峦,北边的燕子、南边的雁都在天际飞翔。算来算去,阴晴变化似乎经历了几番,渭城的故人已然离散。回想往昔在青楼欢歌高唱,醉意朦胧中,唤醒了那位美人梳洗打扮。红叶在光影中流转,鬓边的苹花映衬着我的心事如秋水般涌动。清晨的白色凝结在虚空中,香气随轻烟袅袅而散,我倚窗而立,手中捧着小瓶,瓶中是稀疏的桂花。最后我想问问深宫中,嫦娥是否依然在那儿,她是否也妒忌那几朵云彩呢?
吴文英(约 1070-1130)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与柳永、李清照等人并称。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此词作于乙巳年中秋,正值寂寥的秋雨时节,诗人借助中秋的场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中秋节是团圆的时刻,然而雨天却让这种团圆的情感更显得孤独。
《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词的开头以“风拂尘徽,雨侵凉榻”开始,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用“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展示了一个人独自品酒、思索的情境,暗示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感伤。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则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时光,然而这种欢乐与现在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在红叶和苹花的描写中,展现了岁月的流逝与心事的沉重,情感愈发深邃。结尾部分对嫦娥的提问,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感悟。
整首词通过对中秋夜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望。
下列哪一句中描绘了秋天的天气变化?
A. 风拂尘徽
B. 青楼旧日
C. 红叶流光
D. 问深宫
“姮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孤独的心情
C. 传说中的仙子
D. 秋天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净洗芭蕉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故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内心的宁静
可以将吴文英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词人在描写秋天的景象和情感时的不同风格与表达方式。吴文英的作品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