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7:26
惜秋华(夹钟商重九)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
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
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
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
江上故人老。
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
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
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
闲了。看芙容画船多少。
细微的蟋蟀声在耳边响起,仿佛在灯前轻声诉说着深秋的怀抱。
我害怕走上那青翠的山峰,因为那烟雾笼罩下的残照让我心中伤感。
西湖如同镜子一般掩盖了浮尘,晨曦的影子与秦朝的美人发髻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混乱。
新飞来的鸿雁,唤起了我心中的凄凉,渐渐融入了红色的萱草与乌黑的帽子之中。
江上的故人已是白发苍苍。
望着东篱的美丽景色,依然如昔那般娟秀可人。
梦境在邻居敲锣声中断开,愁绪又悄然涌来。
秋天的娘子泪湿了黄昏,又是一城细雨轻风。
闲下来了,看看那画船上的芙蓉花,有多少呢?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子华,号梦窗,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词风著称。吴文英的词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感受,风格柔婉且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惜秋华》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重阳节的时机,表达对秋天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离别的忧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寂寥与个人的孤独。
《惜秋华》是一首典型的宋词,体现了吴文英细腻而富有情感的风格。诗中通过细腻的虫鸣声引入深秋的氛围,展现了秋季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感伤。第一句“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以蟋蟀的鸣叫声为引子,设置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场景。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青翠山峰的惧怕和对残照的伤心,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惆怅。西湖的描写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优美与人事的沧桑,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联想人生的无常,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秋意的情境,使人感受到深切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吴文英在词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比如“细响残蛩”中“残蛩”不仅指蟋蟀,还隐含了秋天的无奈感;“翳晓影秦鬟云扰”则通过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秋为背景,表达了对秋天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情感基调既有忧伤又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残蛩”指的是什么?
A. 蟋蟀
B. 蚂蚁
C. 蝉
D. 蜜蜂
诗人对“翠微”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害怕
C. 无所谓
D. 渴望
“西湖镜掩尘沙”中的“镜”指的是什么?
A. 西湖的水面
B. 真实的镜子
C. 眼睛
D. 记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豪放的笔调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呈现出更为壮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