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其三》

时间: 2025-05-07 22:37:24

诗句

如皋忆,记坐得全堂。

几缕椒鸡闲说饼,半罂花露静焚香。

弦索夜枨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24

原文展示:

如皋忆,记坐得全堂。
几缕椒鸡闲说饼,
半罂花露静焚香。
弦索夜枨枨。

白话文翻译:

在如皋的回忆中,我记得坐在全堂。
几缕椒鸡的香气,闲聊间提到饼,
半罂花露静静地焚烧香。
夜深时,弦乐声悠悠传来。

注释:

  • 如皋:地名,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 全堂:指全家人齐坐的地方,寓意家庭团聚。
  • 椒鸡:椒盐鸡,指用香料腌制的鸡肉,味道鲜美。
  • 几缕:形容香气飘散的轻柔。
  • :指食物,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小吃。
  • 花露:指花香或花露水,常用于焚香。
  • 弦索:指弦乐器,这里暗示音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全堂”,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团聚,反映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而“椒鸡”则是和家人共餐的美好记忆,展现了生活的温馨。焚香和夜晚的弦乐,增添了诗的雅致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以词闻名,作品多描写生活、感情及自然,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他在诗词中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世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家庭温情交织之时。诗人通过回忆温馨的家庭聚会,表达对家人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三》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通过回忆如皋的温馨时光,展现出家庭的和睦与美好。开篇“如皋忆,记坐得全堂”,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仿佛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场景。接着,诗人提到了“几缕椒鸡闲说饼”,不仅描绘了食物的香气,还暗示着家人之间轻松愉快的聊天,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美好。然后“半罂花露静焚香”,在宁静的氛围中,焚香的细腻动作增添了诗的雅致,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最后一句“弦索夜枨枨”,将背景音乐与宁静的夜晚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亲情、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向往,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令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皋忆,记坐得全堂:回忆在如皋的时光,记得全家人团聚的画面。
  2. 几缕椒鸡闲说饼:几缕椒鸡的香气,让人闲聊中提到美味的饼,展现生活的闲适。
  3. 半罂花露静焚香:半罐花露静静地焚烧着香,增添了诗的雅致与宁静。
  4. 弦索夜枨枨:夜深时,弦乐声悠扬,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几缕椒鸡”的香气比作轻柔的气息,形象生动。
  • 对仗:如“闲说饼”和“静焚香”,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弦索”赋予声音,使音乐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家庭的温馨和生活的惬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亲情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全堂:家庭团聚的象征,温暖与和谐的体现。
  • 椒鸡:美食的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 花露:宁静与雅致,增加了诗的氛围。
  • 弦索:音乐的象征,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全堂”指的是什么? A. 家庭团聚
    B. 学校
    C. 饭店

  2. “椒鸡”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一种鸟
    B. 美食与生活的愉悦
    C. 花卉

  3. “弦索夜枨枨”中的“弦索”指的是什么? A. 弦乐器
    B. 绳索
    C. 香料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细腻情感相比较,陈维崧的《望江南 其三》更强调家庭与生活的温馨。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展现了亲情的团聚与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陈维崧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再用治桥韵奉送毅夫按部将行 次韵苏公翰林赠同职邓温伯怀旧作 黄河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六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五涉江采芙蓉 锺山有石故名 次韵留守王公喜春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用寄成季韵呈鲁直 少年游·庐山瑶草四时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溶血 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顶踵捐糜 乙字旁的字 泛浩摩苍 金字旁的字 以直报怨 云環 龍字旁的字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廾字旁的字 出奴入主 一举两全 旗幢 包含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升的词语有哪些 工笔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