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8:07
早夏景延永,烈日天中央。
欻欻燎原野,中人如探汤。
病肺苦焦渴,吐舌生喉疮。
蔗浆与茗饮,未易苏膏盲。
稍惊气象变,云物来冥茫。
仰枕视簷际,浩浩浮沧江。
忽得灌顶偈,酒然心地凉。
雷公未鼓怒,风伯何猖狂。
扫荡太宇空,万影纔斜阳。
俯辞楚台上,拱立齐鼎旁。
一介命蝼蚁,敢干私雨晹。
田夫信无罪,触热正驱蝗。
初夏的景色延绵不绝,烈日高悬在天空中央。
风声呼啸,似乎在燃烧大地,仿佛人们就像置身于开水之中。
我因肺病而感到干渴,舌头吐出,喉咙里生了疮。
甘蔗汁和茶水,饮下去也难以驱散内心的焦躁。
天气突然变幻,乌云密布,前方的景物显得模糊不清。
仰卧在床上,望向屋檐边,浮云飘荡,如同浩浩长江。
忽然领悟到一种心灵的解脱,喝酒使我的心情变得凉爽。
雷声未曾轰鸣,风也并不狂暴。
扫荡天地之间,万物的影子才开始落下。
俯身远望,离开楚台,站在齐鼎旁。
我如同一只蝼蚁,敢于干预私人的小雨。
农夫们坚信自己无罪,正值热浪中的蝗虫肆虐。
贺铸,字方回,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词人、诗人,生于1049年,卒于1113年。他的词风清新雅致,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常描写自然景色。
《病暑》创作于夏季,表现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天因病苦闷的心境。诗中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体不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病暑》是一首描写夏季酷热和病痛的诗,展现了诗人贺铸在炎炎夏日中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诗的开头通过对夏季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压迫的氛围。烈日高悬,给人以炙烤的感觉,诗人用“中人如探汤”形象地比喻出酷热的程度,令人感受到那种难以忍受的炙烤。
接下来,诗人转入自我感受,因病而苦,“病肺苦焦渴”生动地表达了身体的虚弱与内心的焦虑。甘蔗汁与茶水虽是解渴之物,但却难以消解心中的烦躁,反映了人在极端环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随着气候的变幻,诗人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仰望苍穹,似乎在心灵上获得了一种安慰。雷声未响,风也未狂,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万影纔斜阳”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以“蝼蚁”自喻,表达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指出了农人无辜遭遇蝗虫之灾的无奈,增添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酷热与作者的身心痛苦,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病暑》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贺铸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病肺苦焦渴”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病痛的无奈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他人的关心
D. 对生活的热爱
“中人如探汤”在诗中主要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秋天的凉爽
B. 夏天的酷热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