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晓斋中作

《春晓斋中作》

时间: 2025-05-02 19:59:48

诗句

东方犹冥冥,禽声在高树。

却看檐际白,已照屏间素。

群动尚未作,微梦忽已去。

因悟人生初,淡然无百虑。

起看庭中条,零落满朝露。

青春若可留,吾与尔同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48

原文展示

春晓斋中作
作者: 鲁一同 〔清代〕

东方犹冥冥,禽声在高树。
却看檐际白,已照屏间素。
群动尚未作,微梦忽已去。
因悟人生初,淡然无百虑。
起看庭中条,零落满朝露。
青春若可留,吾与尔同趣。

白话文翻译

东方的天空依然昏暗,鸟鸣声传来高树之上。
抬头一看,屋檐边的白光,已经照亮了屏风的白色。
万物尚未苏醒,微梦也已悄然消散。
因此我领悟到人生的初衷,心中淡然无忧无虑。
我站起身来,看看庭中的枝条,满是早晨的露珠。
如果青春可以留住,我愿与你共享这乐趣。

注释

  • 冥冥:指昏暗的状态。
  • 禽声:鸟叫声。
  • 檐际:屋檐的边缘。
  • 屏间:指屏风之间,通常指室内空间。
  • 群动:万物的复苏,指生物的活动。
  • 微梦:轻微的梦境。
  • 百虑:形容心中无忧虑。

典故解析

诗中“青春若可留,吾与尔同趣”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视和对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向往,这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情感主题,常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出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一同(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为题材,风格清新淡雅。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春晓斋中作》创作于春天,诗人身处庭院,感受春日的晨光与鸟鸣,表现出对生命的思索与对青春的珍惜。春天象征希望与重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涌动,写下了这首感慨的诗篇。

诗歌鉴赏

《春晓斋中作》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清晨的静谧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脉动。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东方的昏暗和高树上的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还象征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接着,诗人注意到屋檐边的白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此时,万物尚未苏醒,诗人从微梦中醒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心中无忧无虑。这种淡然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仿佛揭示了生活的本质。

最后,诗人站起身来,看着庭院中的枝条,露水点缀其上,画面清新而又生动。此时,诗人感叹青春的短暂,渴望与友人共享这美好的时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珍视与对青春的向往,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方犹冥冥,禽声在高树。”

    • 描绘晨曦未现,鸟鸣仍在高树间回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蕴含生机的氛围。
  2. “却看檐际白,已照屏间素。”

    • 通过“檐际白”的光亮,表现出白光的到来,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3. “群动尚未作,微梦忽已去。”

    • 体现出大自然尚未完全苏醒,诗人从梦中醒来,暗示了思绪的转变。
  4. “因悟人生初,淡然无百虑。”

    • 在清晨的宁静中,诗人领悟到人生的初衷,心境逐渐平和,消除了繁杂的忧虑。
  5. “起看庭中条,零落满朝露。”

    • 诗人起身观察庭院,看到枝条上沾满晨露,象征着生命的清新与希望。
  6. “青春若可留,吾与尔同趣。”

    • 表达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对比:诗开头的“冥冥”与“白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生命的复苏。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象征:白光、露水等意象象征着希望与青春,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青春的珍惜,体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方:象征着新生、希望。
  • 禽声: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 檐际白:象征光明与希望的到来。
  • 朝露:象征着生命的清新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方犹冥冥”指的是: A. 清晨的昏暗
    B. 正午的阳光
    C. 傍晚的黄昏

  2. “青春若可留”表达的情感是: A. 对青春的无奈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生活的冷漠

  3. 诗人看到庭中的露水,感受到: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美好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斋中作》 vs 《春望》
    • 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鲁一同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感悟,而杜甫的《春望》则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感受与表达,进一步体会古诗词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鲁一同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帆影 扬州怀旧 郢上将归留别沈伯含水部 客思 晚发向金陵留别所知 问如满禅师 其二 问如满禅师 其一 竹炉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七夕诗(同用秋字,一作他乡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造 无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人意料 华胥之梦 誓同生死 表德 音字旁的字 日中必昃 万念俱灰 屏号 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赶尽杀絶 包含堆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强的词语有哪些 卤字旁的字 断梗流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