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人归南中

《送人归南中》

时间: 2025-04-26 21:50:44

诗句

有家谁不别,经乱独难寻。

远路波涛恶,穷荒雨雾深。

烧惊山象出,雷触海鳌沉。

为问南迁客,何人在瘴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44

原文展示:

送人归南中
作者: 张蠙 〔唐代〕

有家谁不别,经乱独难寻。
远路波涛恶,穷荒雨雾深。
烧惊山象出,雷触海鳌沉。
为问南迁客,何人在瘴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苦楚,谁能不感到离家的伤感呢?经历了战乱,故乡变得难以寻觅。远行的路途波涛汹涌,荒凉的地方雨雾弥漫。炙热的山象突然出现,雷声震动着海中的龙虾沉没。请问那位南方迁移的旅人,你在瘴气弥漫的森林中何处呢?

注释:

  • : 指故乡,离别的地方。
  • 经乱: 经过动乱,指战乱后的家乡。
  • 波涛恶: 指远道而行的艰险,波涛汹涌。
  • 穷荒: 指荒凉的地方。
  • 瘴林: 指有瘴气的森林,常指南方潮湿且多病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较为鲜明,却记录较少,主要以其诗歌表达对离别与自然的感悟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乱时代,诗人通过对离别和旅途艰辛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迁徙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人归南中》是张蠙的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诗中以离别为主题,揭示了战争和动乱所带来的痛苦与无奈。首先,诗人用“有家谁不别”开篇,表达了离别是普遍的人生体验,接着“经乱独难寻”则通过个人感受映射出社会的动荡。接下来的描写中,波涛与雨雾构成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后,诗人以“为问南迁客”结尾,渗透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惆怅,流露出对南方生活的无奈与不安。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那种在动乱中难以寻觅故乡的深切悲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有家谁不别”:表达离别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会经历。
    2. “经乱独难寻”:指战乱之后,故乡变得陌生难寻。
    3. “远路波涛恶”:形容旅途艰难,波涛汹涌。
    4. “穷荒雨雾深”:描绘荒凉的环境,雨雾弥漫,暗示孤独与无助。
    5. “烧惊山象出”:突如其来的山象,象征着自然的威力。
    6. “雷触海鳌沉”:雷声震动,海中生物沉没,暗含旅途的危险。
    7. “为问南迁客”:向南方迁移的旅人提问,体现关心。
    8. “何人在瘴林”:询问旅人身处的环境,展现对友人的牵挂。
  • 修辞手法: 该诗使用了比喻,如“烧惊山象出”,形象地描绘了景象。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仗和排比,使得语言更加富有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与离别的痛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迁徙生活的忧虑,反映了动乱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波涛: 象征着旅途的艰难和不确定性。
  • 雨雾: 代表迷茫与孤独的心理状态。
  • 山象: 体现自然的威严与不可预测的危险。
  • 瘴林: 代表南方生存环境的恶劣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家谁不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无奈 D. 兴奋
    答案: C

  2. “远路波涛恶”中的“恶”指的是什么? A. 恶劣的环境 B. 恶人 C. 恶习 D. 恶梦
    答案: A

  3. 诗人在问候南迁客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关心 B. 祝福 C. 嫉妒 D. 无所谓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描写了离别,但更侧重于友谊与壮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张蠙的《送人归南中》则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更多的忧伤和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曾学士赴行在 连日治圃至山亭又作五字 病中遣怀六首 其一 五杂组二首 其一 初晴野步 九月十八日至山园是日颇有春意 秋雨 鸡犬 感愤 新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恩德如山 藏巧于拙 干字旁的字 七托八转 飞阁流丹 在此一举 歺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形象工程 麦饭豆羹 千里始足下 斤车御史 感愧无地 八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