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5:35
公孙举贤良,先弃后乃收。
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
陆贽举韩愈,亦以再举售。
其论不贰过,即以前文投。
一君与一相,取舍岂自由。
得失故有命,际会良悠悠。
公孙(公孙弘)曾经推荐贤良之士,但先是被弃置,后来才被重用。巍然坐在首位,最后被封为平津侯。陆贽也曾推荐韩愈,但也是经过几次推荐才得到重用。他们的论述并不是没有错,而是根据以前的文德进行的。一个君主与一个宰相,取舍之间难免受制于命运。得失本就有天命,机遇和时运实在是变化无常。
作者介绍:程梦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历史和哲理,反映了清代士人的理想与困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为士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文学环境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探讨。
《读史》一诗以公孙弘和陆贽两位历史人物为引,探讨了人才推荐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诗中通过生动的历史人物,展示了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波折。公孙弘的贤良推荐,先是被弃后又被重用,表明了历史上对人才的认知并非一成不变。陆贽对韩愈的举荐同样经历了波折,反映出士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时运和命运的感慨,表现出士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能为力的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选择,反映出士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公孙弘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陆贽推荐的是哪位文学家?
诗中提到“一君与一相”,他们的选择是自由的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