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下扶啸台陟阆风崖自蓬壶径泛舟入钟鼓洞

《下扶啸台陟阆风崖自蓬壶径泛舟入钟鼓洞》

时间: 2025-05-01 06:30:17

诗句

高寒肆冥搜,幽异惬心赏。

穷梯背樵苏,密径面筱簜。

睇后路既回,瞻前渚弥枉。

缅辞苏门啸,重作剡溪访。

泉石匪自今,亭台已成曩。

其镗异短闻,无射中奇响。

伟兹造化功,流形信无妄。

津逮兴故超,神渊道斯广。

怀哉谢人寰,归与授吾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0:17

原文展示

高寒肆冥搜,幽异惬心赏。穷梯背樵苏,密径面筱簜。睇后路既回,瞻前渚弥枉。缅辞苏门啸,重作剡溪访。泉石匪自今,亭台已成曩。其镗异短闻,无射中奇响。伟兹造化功,流形信无妄。津逮兴故超,神渊道斯广。怀哉谢人寰,归与授吾党。

白话文翻译

在高寒之地尽情探索,幽深奇异之景令人心旷神怡。攀登险梯,背对樵夫的苏木,密径面对着细竹。回头看,来路已回转,向前望,水渚更加曲折。远离苏门的啸声,再次踏上剡溪的探访之旅。泉水和石头并非今日才有,亭台楼阁早已存在。那钟声异常短促,却在中空回荡出奇异声响。赞叹这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万物形态确实真实无误。由此引发的兴致超越了旧时,深渊之道也因此显得更加广阔。怀念啊,告别尘世,归来传授给我的同道中人。

注释

  • 高寒肆冥搜:在高寒之地尽情探索。
  • 幽异惬心赏:幽深奇异之景令人心旷神怡。
  • 穷梯背樵苏:攀登险梯,背对樵夫的苏木。
  • 密径面筱簜:密径面对着细竹。
  • 睇后路既回:回头看,来路已回转。
  • 瞻前渚弥枉:向前望,水渚更加曲折。
  • 缅辞苏门啸:远离苏门的啸声。
  • 重作剡溪访:再次踏上剡溪的探访之旅。
  • 泉石匪自今:泉水和石头并非今日才有。
  • 亭台已成曩:亭台楼阁早已存在。
  • 其镗异短闻:那钟声异常短促。
  • 无射中奇响:却在中空回荡出奇异声响。
  • 伟兹造化功:赞叹这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 流形信无妄:万物形态确实真实无误。
  • 津逮兴故超:由此引发的兴致超越了旧时。
  • 神渊道斯广:深渊之道也因此显得更加广阔。
  • 怀哉谢人寰:怀念啊,告别尘世。
  • 归与授吾党:归来传授给我的同道中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寒之地探索幽深奇异之景的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中融入了对古代典故的引用,如苏门啸和剡溪访,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寒之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幽深奇异的自然景观。诗中“高寒肆冥搜,幽异惬心赏”开篇即定下了探索与欣赏的基调,随后通过“穷梯背樵苏,密径面筱簜”等句,具体描绘了攀登险梯、面对细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诗中“缅辞苏门啸,重作剡溪访”引用了苏门啸和剡溪访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而“泉石匪自今,亭台已成曩”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与历史的沉淀。

最后,“怀哉谢人寰,归与授吾党”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超脱和对同道中人的传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寒肆冥搜:在高寒之地尽情探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幽异惬心赏:幽深奇异之景令人心旷神怡,展现了作者对美景的欣赏。
  3. 穷梯背樵苏:攀登险梯,背对樵夫的苏木,描绘了攀登的艰辛。
  4. 密径面筱簜:密径面对着细竹,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5. 睇后路既回:回头看,来路已回转,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回顾。
  6. 瞻前渚弥枉:向前望,水渚更加曲折,展现了前行的曲折。
  7. 缅辞苏门啸:远离苏门的啸声,引用了典故,表达了对传统的追忆。
  8. 重作剡溪访:再次踏上剡溪的探访之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9. 泉石匪自今:泉水和石头并非今日才有,强调了自然的永恒。
  10. 亭台已成曩:亭台楼阁早已存在,强调了历史的沉淀。
  11. 其镗异短闻:那钟声异常短促,却在中空回荡出奇异声响,描绘了钟声的奇异。
  12. 无射中奇响:在中空回荡出奇异声响,强调了声响的奇异。
  13. 伟兹造化功:赞叹这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叹。
  14. 流形信无妄:万物形态确实真实无误,强调了自然的真实。
  15. 津逮兴故超:由此引发的兴致超越了旧时,表达了作者的兴致。
  16. 神渊道斯广:深渊之道也因此显得更加广阔,强调了深渊的广阔。
  17. 怀哉谢人寰:怀念啊,告别尘世,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超脱。
  18. 归与授吾党:归来传授给我的同道中人,表达了作者对同道中人的传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寒肆冥搜”中的“高寒”比喻为探索的场所,“幽异惬心赏”中的“幽异”比喻为美景。
  • 拟人:如“穷梯背樵苏”中的“穷梯”拟人化为攀登的艰辛。
  • 对仗:如“睇后路既回,瞻前渚弥枉”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探索与欣赏,以及对尘世的超脱和对同道中人的传授。通过描绘高寒之地的幽深奇异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的追忆,同时展现了作者对尘世的超脱和对同道中人的传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寒:比喻为探索的场所。
  • 幽异:比喻为美景。
  • 穷梯:拟人化为攀登的艰辛。
  • 密径: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苏门啸:引用了典故,表达了对传统的追忆。
  • 剡溪访: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泉石:强调了自然的永恒。
  • 亭台:强调了历史的沉淀。
  • 钟声:描绘了钟声的奇异。
  • 神渊:强调了深渊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寒肆冥搜”中的“高寒”比喻为: A. 探索的场所 B. 美景 C. 攀登的艰辛 D. 幽静的氛围

  2. 诗中“缅辞苏门啸”引用了哪个典故? A. 苏门啸 B. 剡溪访 C. 泉石 D. 亭台

  3. 诗中“归与授吾党”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传统的追忆 C. 对尘世的超脱 D. 对同道中人的传授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幽静美景,与朱彝尊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 杜甫《望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朱彝尊的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朱彝尊《下扶啸台陟阆风崖自蓬壶径泛舟入钟鼓洞》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观,但朱彝尊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传统的追忆和对尘世的超脱。
  • 朱彝尊《下扶啸台陟阆风崖自蓬壶径泛舟入钟鼓洞》与杜甫《望岳》: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但朱彝尊的诗更多地展现了探索与欣赏的过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众多古代山水诗,可以与朱彝尊的诗进行对比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基址 初夏闲兴 沽亭道中 其二 听秋轩 竹图 福胜山房 金水河春兴二首 其一 秋夜偶成 其四 漫兴 其六 偶成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衣带渐宽 丨字旁的字 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首字旁的字 穷达有命 包含饘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掸软 堂堂仪表 舞弊营私 枪刀剑戟 僸僸 五谷丰熟 犬字旁的字 专州 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拿鸭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