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5:35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作者:岑参 〔唐代〕
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清晨的笛声让我流下乡愁的泪水,秋天的冰面上马蹄声响起。
我身处敌人云雾之外,远在万里之外的胡人天际。
整日目睹战斗的场面,连年听到鼓声和号角声。
故乡山水在哪里呢?昨天的梦中还是清澈的小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容,号朔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闻名。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壮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岑参在边疆戍守时期,写于他早晨出发时的心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生活的无奈。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是岑参在边疆戍守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诗歌开篇即以“晓笛别乡泪”引入,展现了清晨送别的情景,笛声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着“秋冰鸣马蹄”,用马蹄声与寒冷的秋天相结合,增强了诗的凄凉感。
“虏云外,万里胡天西”两句描绘出诗人身处敌境的孤独与无奈,表明了诗人虽身在边塞,却心系故乡和家园。后半部分“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则直接表现了诗人在战斗中度过的艰难岁月,强调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而最后两句“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则是对故乡的深情追忆,梦中的清溪象征着宁静与安逸,正与他现在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以及对战斗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深刻反映了边塞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边疆戍守者复杂的情感体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晓笛别乡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终日见征战”中“征战”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故山”指的是哪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呈现了岑参的《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