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3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36:19
除夜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乾坤空落落,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
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
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描绘了在除夕夜的孤独与无奈。天地间一片空寂,时光在不断流逝;到了年末,风雨交加,四周都是寒冷的雪霜。生命随着年岁渐渐消逝,自己也与世间万物渐渐忘却。没有了往日欢乐的屠苏酒梦境,只能在灯下独自守夜,夜色漫长而无尽。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廷枢,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统治中展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后被俘而殉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忧虑。
《除夜》写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在被囚禁的艰难岁月中,借此诗表达对国家沦陷的无奈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黑暗时刻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除夜》是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所作,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和孤独。诗中开头的“乾坤空落落”,就营造出了一种苍凉的氛围,仿佛宇宙间只剩下无尽的空虚。接着“岁月去堂堂”则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迅速,带有一种对流逝岁月的惋惜。末尾的“挑灯夜未央”更是将孤独的心境推向高潮,诗人在灯下静静思索,夜色漫漫,似乎无尽无休。这种情感上的孤寂与无助,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对仗和排比,使得情感更加饱满。尤其是“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将个人生命与世事紧密相联,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文天祥以其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永恒的经典。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流逝岁月的惋惜、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虑,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的悲壮情怀和孤独心境。
诗中“岁月去堂堂”中“堂堂”是指什么?
A. 宏伟的建筑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尊严
“无复屠苏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家庭团圆
B. 朋友的相聚
C. 自由的生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